王成國在紹興調研時強調
發揮先行優勢 突出實戰實效
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走在前列
9月16日至17日,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成國來到紹興市開展下訪接訪和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調研。他強調,要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全國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堅決扛起“楓橋經驗”發源地、綜治中心發源地的使命擔當,發揮先行優勢,突出實戰實效,扎實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持續走在前列,切實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水平,不斷夯實更高水平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根基,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保障。省委副秘書長、省信訪局局長方騰高參加接訪。
上虞區百官街道半山社區地處老城核心區,居民構成復雜、需求多樣。王成國來到社區綜治工作站,與社區工作人員、“半山舅媽”調解員等面對面交流。他要求社區依托綜治工作站,引導集聚各類資源力量,推出更多服務產品,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平安法治共同體”。在柯橋區柯巖街道綜治中心,王成國詳細了解部門力量入駐、群眾訴求分流交辦機制運行情況。他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優化功能布局、完善工作機制,真正把綜治中心打造成為民辦事服務平臺,讓群眾充分感受到任何訴求到綜治中心都有人管、都依法辦,真正實現解決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重點行業、區域綜治中心,是我省立足實際需求探索創造的又一工作品牌。位于上虞區崧廈街道的傘藝園區,是國內最大的傘業制造基地,從業人員達4.5萬。在園區綜治中心,王成國觀看“傘業大腦”共富工坊系統演示,聽取綜治中心組織架構及作用發揮情況介紹。他對中心堅持“服務零距離、交流面對面、訴求全閉環”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著眼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聚焦行業特點和市場主體實際需求,因地制宜拓展延伸綜治中心服務功能。要堅持專群結合、社會協同,既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又壓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格局。
紹興市高教園區綜治中心建在高校相對集中的越城區東浦街道,線上線下服務全市13所高校、20個校區。王成國逐個走訪功能區塊,觀看相關應用演示,與“紅楓聯勤小隊”“青樾課堂”“紅楓青聽”等工作室人員深入交流。他稱贊紹興市建設高教園區綜治中心是很有意義的探索,對中心圍繞就業指導、民生服務等師生高頻需求,統籌開展政務服務、法律服務、心理健康服務等表示肯定。他要求屬地黨委政法委切實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辦落實作用,最大限度推動資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真正將中心打造成廣受師生歡迎、便捷高效溫馨的服務平臺。要進一步完善“中心統籌、站點聯動、校地協同”的組織體系,加強與屬地街道綜治中心、高校校警驛站的融合對接,完善校園及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著力提升平安校園、法治校園建設水平。
柯橋區華舍街道商務樓宇綜治中心建在云集商務社區,服務覆蓋40幢商貿樓宇。王成國走訪樓宇議事廳(調解室)、樓宇警務室、共享法庭等,對中心整合多元力量、打造特色服務團隊表示肯定。他強調,綜治中心優勢在于整合資源、集合辦公、方便群眾,要堅持共建聚合力、共治提效能、共享促融合,更專業高效化解矛盾糾紛、更精準有力開展轄區治安、更便民務實開展法治服務,不斷提升樓宇治理精細化水平。
在柯橋區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王成國面對面接待來訪群眾,認真聽取3批群眾的意見和訴求,與省直有關部門、紹興市、柯橋區負責人研究解決方案,現場給出明確回復。王成國強調,信訪工作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傳承弘揚“干部下基層開展信訪工作”的優良傳統,真正把群眾反映的“小事”當成心頭的“大事”來辦,切實把信訪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要堅持“群眾無過錯”理念,綜合運用解決、解釋、解困、解氣“四解”工作法,依法、依規、依政策解決好群眾訴求,切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調研期間,王成國還聽取了政法單位相關工作匯報。紹興市公安局融媒體中心推出“阿興阿旺”說防范系列短視頻,聚焦群眾關注的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熱點問題,以接地氣的方式開展宣傳,獲得了公眾與網友的廣泛好評。王成國充分肯定這一宣傳新方式,要求積極順應媒介生態變化的新形勢,堅持正確導向,嚴把內容質量關,通過發動群眾參與、合作共創等形式,持續生產更多群眾喜聞樂見、叫好又叫座的宣傳產品。紹興是“民情日記”的發源地。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履行審判執行職責過程中,探索推廣“司法民情日記”,全量感知案件背后涉及的社會關系、群眾情緒、民生訴求、風險隱患,起到了提升辦案質量、促類案治理的良好效果。王成國強調,“民情日記”是政法機關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工作方法。要用足用好這一工作方法,讓廣大執法司法人員補上“知百家情、連百家心、解百家難”這一課,進一步強化“案結事了是本職,結案了事是失職”的理念,在執法司法中更好地做到“法理情”相統一。
葉新、徐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