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漸深,建德市大同鎮黃山頭村黨群服務中心的調解室仍亮著燈。鄒、夏兩戶村民因多年鄰里糾紛僵持不下,在鎮村干部數次上門溝通后,此次終于在調解室里握手言和。村書記鄒益星感慨:“這樣的‘骨頭案’能化解,靠的是‘有解、有情、有為’的治理理念。”
這樣的場景,在大同鎮正成為常態。作為浙西糧倉重鎮,大同以“有解思維、有情理念、有為擔當”的“三有”理念織密基層治理網絡,依托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今年上半年,全鎮信訪量同比下降15%,55%的積案成功化解,一幅宜居宜業的鄉村圖景徐徐展開。
“掛圖作戰”
大同鎮徐韓村村民張某與鄰居的糾紛持續3年。大同鎮成立由鎮領導、聯村組和村干部組成的工作專班,通過數十次上門溝通,同步推進環境整治,以真情實意軟化當事雙方的對立情緒,最終打開雙方心結、順利化解矛盾。
“許多矛盾源于溝通不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贝笸偢刹可钣畜w會。為此,他們精準“把脈”每起積案成因,對癥開“方”。當地繪制“積案銷號作戰圖”,對信訪積案實行清單化管理。年初掛圖的30件攻堅事項,如今已有25件成功銷號。
“有解思維、有情理念、有為擔當”理念引領下,大同鎮著力推進積案攻堅去存量、預防控增量、快調防變量,筑牢平安防線。
“中樞大腦”
如何將“小火星”撲滅在萌芽狀態?大同鎮綜治中心發揮“中樞大腦”作用,構建起響應快、處置穩、施策準的調解體系。
綜治中心的大屏上,網格員每日上報的隱患信息實時跳動,系統自動標注風險等級,紅色為“緊急干預”、藍色為“持續關注”。依托“早發現、早處置”機制,今年已有21%的矛盾在萌芽階段化解。
一起企業員工猝死引發的糾紛中,員工家屬主張工傷,企業不予認可。綜治中心啟動“三所一庭”聯動機制:司法所、律師事務所釋法說理,派出所固定證據,法庭對達成的人道主義補償協議予以司法確認,實現“一案閉環”。
如今,該中心已整合綜治辦、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及律所等多方力量,實現案件“一站式”受理、分流、調解與確認。民警常駐有效降低重復報警率;法官與律師定期輪值,提供專業法律支撐。
面對復雜糾紛,“大同老娘舅調解團”發揮出關鍵作用。由“兩代表一委員”、老黨員等組成的“和事佬”隊伍,憑借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巧妙化解僵局。例如,在大同鎮禹甸村千畝蛋雞養殖項目征地過程中,市人大代表夏鵬以一杯清茶緩和氣氛,提出按其他方式補足應得補償款的方案,最終推動雙方握手簽約。
翻開綜治中心今年8月的評估表,信訪量、積案化解率、群眾滿意度等12項指標清晰呈現。“要時刻關注群眾的急難愁盼,真正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指著數據說道。據介紹,中心每月公布相關科室及行政村“平安指數”,并通過“早會商、晚復盤”機制,助力干部現場調處能力提升70%,推動基層治理持續提質增效。
“大同好鄉風”
“遠親不如近鄰!新建房屋,我主動退墻2米,讓大家都能方便通行。”在“大同好鄉風”宣講會上,大同鎮上馬村村民朱大哥的樸實發言,引來現場陣陣掌聲。這樣的鄉風暖心故事,正悄然改變著鄉村治理的生態。
2024年以來,大同鎮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和黨員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治理力量下沉。他們走進田間地頭,傾聽民聲、對接需求,將組織優勢切實轉化為治理效能。
為進一步激活鄉村善治的內生動力,大同鎮啟動“黨建引領大同好鄉風”評選活動,挖掘出一批群眾身邊的優秀案例。當地通過宣講會等形式,讓基層代表走上講臺,用鄉音鄉情講述鄰里禮讓、孝老愛親的生動故事,引導村民從“看客”變為共建“主角”。如今,第二批“好鄉風”故事會正持續推進。
“我們樹立標桿,就是讓村民學有榜樣、行有方向?!贝笸傁嚓P負責人表示。隨著好鄉風逐漸浸潤日常,治理成效也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數據中:2024年,全鎮34個行政村信訪量顯著下降,全年無新增信訪積案,110警情與民商事案件數量同步下降。
鄉風凈,人心齊。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鄉村新格局,正在大同鎮穩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