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明
記者:“十四五”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平安浙江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關鍵五年。請您談談這五年來平安浙江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產生了哪些深層次影響?
張建明:平安,是民生所盼,是發展之基。21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部署推進平安浙江建設,率先在省域部署“大平安”建設。2021年5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浙江要“高水平建設平安中國示范區”。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期間,要求浙江“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強調要“加強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創造更多經驗。”“十四五”期間,浙江政法系統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沿著總書記開創的道路,以忠誠之志、感恩之心奮勇前進,推動平安浙江建設向著更高水平邁進,助力實現了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協同、平安幸福與民生改善共進,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最顯著的變化是衡量社會安全狀況的核心指標全面向好。比如全省刑事案件、信訪事項總量,生產安全、道路交通等事故起數、亡人數均大幅下降。特別是在全省經濟總量節節攀升,連續跨越三個大臺階的同時,群眾安全感連續五年穩居全國前三,持續走出了經濟上行和各類案事件下行的“雙曲線”,浙江被公認為全國最具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數最高的省份之一。
最深遠的影響是“黨委統一領導、政法委(平安辦)組織協調、各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大平安”建設體系不斷健全,“平安建設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果讓群眾共享、成效由群眾評判”的生動局面持續鞏固,一大批具有辨識度、影響力的“浙江經驗”“浙江模式”“硬核成果”不斷涌現,抓平安就是抓發展、抓民生、抓活力成為全省上下一以貫之的共同理念和自覺行動,平安建設成為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重要方面。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平安浙江建設取得“雙曲線”成績,這些成績背后有什么獨特的密碼?
張建明:回溯平安浙江建設的非凡歷程和變革實踐,我們深刻感悟到,平安浙江建設取得的成就,最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確立的好思路、形成的好做法、打下的好基礎,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指引;最珍貴在于歷屆省委久久為功、一以貫之、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和信心決心,在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豐富發展。具體到工作上,主要是“六個堅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做到民呼我為、造福群眾。平安是動態中的平安,群眾滿意是平安建設的最高標準。我們始終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等領域專項整治與長效常治結合起來,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把直接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命案偵防作為衡量平安成色的試金石,推動浙江成為全國命案發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比如深入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4年間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2.1萬名,為群眾追贓挽損47.82億元,打擊治理績效全國第一。特別是主動承辦緬北果敢明家等重大電詐專案,對明家犯罪集團39人依法提起公訴,對明國平等11人一審宣判死刑,樹立了以雷霆之勢鏟除電詐“毒瘤”的鮮明導向。
堅持以安全為底線,努力做到關口前移、以穩筑基。高水平的安全感,是將風險隱患消彌于源頭、化解于無形。我們創新常態化除險保安機制,出臺全國首個《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第三方服務規范》地方標準,五年來共完成評估5萬余件,按要求完成風險評估的決策事項無一發生涉穩事件。我們注重依法防范化解重點領域突出風險隱患,預警在先,以防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我們推出“智能、無感、動態、和諧”安保模式,在全國首創亞運數字專用車道建設,推出“無感”查控、省內“24小時最多檢一次”等安保舉措,實現杭州亞運會開幕式7萬人40分鐘有序離場。僅2024年,我省就平穩舉辦了1380場次大型國際國內賽事和重大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動,讓世界透過浙江這個“重要窗口”看到“中國之治”的美麗風景。
堅持以法治為保障,努力做到優化環境、護航發展。平安是發展中的平安,是法治中的平安,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早已是浙江的慣例。作為經濟大省、改革開放先行地,浙江許多問題早發先發,我們堅持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一體推進,以法治手段解決社會治理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出臺《浙江省平安建設條例》《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其中,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打造是重中之重,我們推出了一系列問題導向明確、地方特色鮮明、回應社會關切的舉措,如制定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13項重點任務清單,部署推進高水平法治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十大攻堅項目, 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等等,真正讓“無事不擾,有事必到”成為新常態,為民營經濟特別是創新型企業“茁壯成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五年來,全省公平競爭環境滿意率高達95.9%;企業和群眾對行政執法的綜合滿意度分別達到93.1%、94.6%,行政執法滿意度位列全國第一。服務優、成本低、效率高,讓浙江成為國際商事海事糾紛解決優選地,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當事人主動選擇到浙江法院解決糾紛。
堅持以治理為抓手,努力做到固本強基、提質增效?;鶎踊A工作是政法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浙江,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更是其創新發展的試驗田。我們深刻領會“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是平安浙江建設的總抓手”的深刻內涵,在堅持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持續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向城市、海上、網上、行業等延伸完善、豐富發展,在平安浙江建設的生動實踐中拔節生長、枝繁葉茂。我們著力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切實將綜治中心建設成為“最多跑一地”改革的主抓手、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的主平臺、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牛鼻子”,并向高教園區、工業園區、重要交通樞紐延伸覆蓋,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依法辦,讓“到綜治中心能解決問題”成為常識。我們積極應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低齡化趨勢的現實需要,加快推進全省專門學校建設,大力提升教育矯治專業化水平,目前已建成投用14所專門學校,實現了設區市全覆蓋?!皸鳂蚪涷灐币宦纷邅恚瑸榱巳嗣瘛⒁揽咳嗣袷怯篮愕纳€,也是其創新發展的基本點。這些年,我們更加注重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深化平安家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等基層平安建設,推動群眾知曉率、參與度持續提升。近5年,我省連續位居平安中國建設考核前列,11個設區市全部通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國試點驗收。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努力做到識變迎新、求變促新。數生百業、網聯萬物。浙江政法系統緊緊抓住“數字浙江”優勢,以加強風險預測預警預防為關鍵,推動數字浙江建設與平安浙江建設賦能貫通,讓智能化建設成果可見可觸、可感可及。五年來,我們高質量完成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提質增效全國唯一試點任務,推動全省刑事案件辦案時限、執法司法問題源頭發生率實現雙下降;統籌推進政法智能化建設,構建完善“統分結合、上下聯動”數字法治改革工作體系,推動政法數據共享平臺迭代升級,政務數據、政法數據共享滿足率達99.5%;謀劃實施政法數字化協同工程三年規劃,矛盾糾紛協同化解系統、平安風險監測預警防控平臺、反電詐等一批批數字應用在浙江率先誕生推廣,全域數字法院、“檢察+”協同共治、“公安大腦”、“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等數字化場景精彩亮相,浸潤執法司法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帶給人民群眾滿滿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堅持以文化為引領,努力做到以和為貴、以文養德。我們弘揚“紅船精神”,挖掘、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安要義和治理智慧,充分發揮“和合文化”等對平安浙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不斷孕育出“德清嫂”“樟樹下議事”“紅茶議事會”“武林大媽”等具有文化特色、文明風尚的治理新載體、新品牌。我們通過推動立法,把每年5月的第二周確定為平安文化周,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平安文化活動,盤活家風家訓館、法治教育基地、平安文化公園等平安文化資源,推動平安浙江建設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讓“共同守護好平安建設的根基”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象。
記者:“十五五”時期是我省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高水平現代化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我省政法工作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張建明: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科學謀劃政法領域“十五五”規劃,力爭在6個方面走前列、作示范——
在確?!敖^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上走前列、作示范,以黨的絕對領導為根本政治原則,把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貫穿履職全過程,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貫穿履職全過程。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上走前列、作示范,以大平安理念為引領,主動塑造安全穩定之勢,全面提升防范化解之效,切實壓實平安建設之責。
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上走前列、作示范,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推動調解工作向“精細分工”轉型發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重點人群服務管理。
在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上走前列、作示范,以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浙江為載體,助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話語體系,持續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著力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
在提升政法機關新質戰斗力上走前列、作示范,以政法工作數字化平臺建設為牽引,持續推動政法工作數字化平臺各跑道建設破難爭先,以政法工作數字化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省域先行。
在鍛造“五個最”新時代政法鐵軍上走前列、作示范,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堅持嚴管厚愛,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全省政法干警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