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起,之江大地生機盎然,活力奔涌。
青山綠水間,浙江人民安居樂業,共富先行。
讓群眾在“無感”中體驗最高的安全感,在“滿意”中見證最優的社會活力。過去一年來,浙江各地各部門以平安浙江建設20周年為契機,在循跡溯源中求真務實,守正創新,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交出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浙江答卷,以平安浙江生動實踐彰顯“中國之制”優勢、增添“中國之治”光彩。
兩組數據,見證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雙向奔赴”:2024年,浙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萬億元,總量邁上新臺階;群眾安全感一直居全國前列,被公認為全國最具安全感省份之一。
活力迸發
發展和安全相得益彰
忽如一夜春風來。這個春節,DeepSeek大模型橫空出世,“杭州六小龍”驚艷“出圈”,引發眾多城市“深度求索”:為何是杭州?何以成杭州?
細究“出圈”背后的密碼,以高水平平安浙江建設支撐和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個中關鍵。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至2024年底,浙江民營企業和個體戶達到1060.1萬戶,占全部經營主體的96.8%。支撐和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服務全省發展大局。
聚力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浙江聚焦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檢查頻次過高、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涉企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開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對執法體制開啟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集成變革。
行政執法,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企業群眾,行政檢查于法有據、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精準高效,企業才能放心干事、安心發展。2024年,浙江取消、合并行政檢查事項942項,全省事項減少到4658項;“綜合查一次”實施率達49.8%,減少檢查擾企39.8萬戶次。在去年司法部委托開展的第三方測評中,浙江省行政執法滿意度位列全國第一。
無事不擾,但有求必應。浙江堅持助企解難、服務提質,以大力度推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公司現在有40多個項目回款困難,社區能否幫幫忙?”面對入企走訪的社區干部,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一家科技公司的負責人面色凝重,“過去經營管理不規范,一些項目都沒當場簽合同,等到交付尾款時,問題全來了?!鄙鐓^干部一邊安撫,一邊在本子上記下企業的訴求。
令企業負責人沒想到的是,次日一大早,街道夢創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驛站的律師就登門了。律師根據尚存的電子證據,幫助追回了20多個被拖欠款項,并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議,助力企業走出困局。
點對點服務之余,2024年浙江實現法治服務專區100%入駐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開展企業“法治體檢”13.2萬家,解決問題4.7萬余個;發布省級法務指引42個;推出企業投融資法治服務等全生命周期“一件事”9個……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號角不停、服務供給不斷。
數字經濟大省、科技創新高地,知產保護新問題呼喚新解法。2024年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AIPPI)世界知識產權大會召開期間,杭州知識產權法庭就一起涉人工智能領域“AI數字人”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舉辦庭審觀摩,向世界展示了我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專業水平和開放姿態。一年來,建成全國首個數字經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司法保護……浙江以實際行動打造最優創新環境。
數據印證成效: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萬億元,總量邁上新臺階。浙江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5個榜單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安全保障。過去一年,浙江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累計排查發現整改重大隱患3.3萬個,出臺《浙江省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倒查規定(試行)》,責任倒查問責144人,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雙下降。
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安全保障和法治服務,如強勁東風,激蕩起浙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浪潮。
社會有序
安全感滿意度成色更足
“雖然國足輸了,但被杭州暖到了?!眲倓傔^去的3月,因為一場足球比賽,杭州再一次“出圈”。超7萬球迷1小時內“絲滑散場”,車站候車時長不超過5分鐘,讓球迷直呼“體驗感拉滿”。
井然有序的體驗感背后,體現浙江省市各部門的協同保障,更彰顯平安浙江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立場和價值取向。
讓人民群眾在“無感”中體驗最高的安全感。過去一年,浙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平安建設的最高標準,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領域專項整治與長效常治結合起來,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命案偵防,事關群眾生命安全。浙江堅持快偵快破現發命案,持續攻堅命案積案,推動刑事案件、命案數大幅下降,每十萬人發案指數低于全國平均指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命案發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命案必破、命案必防、命案可防成為共識。
黑惡勢力,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有黑必掃、有惡必除、除惡務盡,浙江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開展重點領域治亂清源、本地黑惡清剿攻堅等“八大行動”,推動基層社會、政治、經濟生態持續好轉。
公共安全,關乎群眾切身利益。浙江聚焦電動自行車管理,堅持打擊服務并重,增建停放充電場所,嚴打制假售假,嚴查路面違規;聚焦道路交通突出問題,緊盯“兩客一危一校一重”,成功辦理全國首例行刑銜接“百噸王”案件,實施省級掛牌治理,交通事故亡人數創2016年以來新低;聚焦“環食藥知”“米袋子”“菜籃子”“藥瓶子”,開展“昆侖”行動,探索生態司法,確保群眾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牽動萬千家庭幸福。浙江全域推進“法護雛鷹”專項行動,開展涉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治理,試點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統籌協調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傾情守護“浙里花開”。
應時而變,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人民群眾的新需求不斷發生新變化,平安建設著力點也隨之與時俱進——
守牢人民群眾“錢袋子”,浙江重拳反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實現“三降三升”,受理數、損失數、重大案件數同比分別下降12.2%、35.7%、51.8%,破案數、抓獲數、追贓挽損數同比分別上升12.1%、17.7%、37.1%。
守護網絡晴空,浙江整治網絡謠言及有害信息,持續開展“清朗”“之江凈網”專項行動,審理全國首例操縱“網絡水軍”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清除網絡“毒苗”,清朗網絡生態環境。
……
功夫做在群眾心坎上,群眾“日用而不覺”。2024年,浙江人民群眾安全感繼續居于全國前列,群眾安業安居安康安心氛圍愈加濃厚。共富先行,平安護航,平安浙江建設持續成為社會期盼、人民滿意的“民心工程”。
公安民警節假日開展社會面巡邏防控
治理有效
基層基礎堅實穩固
夜幕降臨,義烏市稠州路上的“貝迪”(約旦語)餐廳,不同膚色的顧客品嘗著美食,餐廳內漢語、英語、阿拉伯語此起彼伏,氣氛卻如餐廳的中文名“我家”一樣,溫馨和樂。
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市場經營主體超115萬戶,人口構成也較復雜,190萬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超140萬,常住外商2萬余人。多元文化、多元主體疊加共振帶來的治理難度可想而知,但去年年底發布的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浙江省社會治理十佳縣(市、區)名單上,義烏卻連續兩年拿到了“雙榜第一”。
背后的秘訣是什么?“貝迪”餐廳的老板、約旦外商穆罕奈德有自己的見解——“中國式治理”。
穆罕奈德是最早一批加入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洋娘舅”,之后他組建起“奈德之家”工作室,吸引更多外商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和矛盾糾紛化解。
“洋娘舅”們充分發揮懂外語、會貿易、講信譽的特殊優勢,“以外調外”和中國調解員一起將矛盾糾紛調解在基層、化解在市場、消減在萌芽?!罢窃谝淮未螀⑴c調解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式治理的獨特魅力?!比ツ暌詠恚澳蔚轮摇被饷芗m紛120余起,服務群眾1200多人。
行業調解員與外籍調解員協同調解糾紛
著眼夯基固本,浙江緊盯影響和制約平安建設源頭性、基礎性、根本性問題,推動各地各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
平安建設“風險在哪里”“底線是什么”“趨勢怎么樣”?浙江全省域推進“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場所、重點物品等,對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開展拉網式、起底式排查,全力落實化解整治。專項治理行動開展以來,排摸18類重點領域矛盾糾紛29.55萬件、化解28.29萬件,排查重點物品5.68萬個,化解風險5304個。
風險隱患起底式排查,矛盾糾紛法治化化解。浙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打造矛盾糾紛“終點站”,讓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當下的浙江,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正成為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成為現實。
積小安為大安,筑平安為長安。落實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浙江深入推進平安醫院、平安企業、平安交通、平安家庭、平安旅游等系列平安建設,持續推進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社區)等基層平安建設,合力繪就“大平安”最美畫卷。
我們看到,省婦女聯合會深化“平安家庭”建設載體,發動19萬名婦聯干部常態化走訪、化解家庭矛盾糾紛;省衛健委與公安廳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院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從責任壓實到安防升級,從糾紛治理到醫者關懷,筑牢醫療機構安全屏障;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門聯合起草首個省級標準《鄉鎮(街道)應急消防管理站建設與運行規范》,推動全省鄉鎮(街道)全部建成應急消防管理站……
厚植平安底蘊,文化浸潤人心。去年5月,首屆平安浙江文化周在杭州市武林廣場盛大啟幕,聯動全省11個地市,推動平安浙江愈加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特色標識,根植于廣大浙江人民的心中、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杭州交警機動隊亮相首屆平安浙江文化周
當下的浙江,“武林大媽”“平安大姐”“新安義警”“德清嫂”“烏鎮管家”“東海漁嫂”……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平安浙江建設成為常態,平安建設基層基礎愈加扎實,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設大格局已然形成。
數字賦能
平安建設難題迎刃而解
“請確認!”湖州市婦幼保健院醫生周曄接診的一名患者身上多處軟組織挫傷,在診療系統填錄患者年齡為14歲時,系統提示她須進行強制報告。她一鍵點擊后,該診療信息即通過強制報告“一鍵智達”應用同步到“檢察+”協同共治平臺的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子場景。
后經調查發現,這名未成年人遭受過校園暴力。檢察機關聯合社工組織及時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并對施暴者開展教育矯治。通過上述子場景,民政、教育、衛健等行政部門及相關組織、企業可共同對該未成年人開展幫教。
雙向助力行政部門管理預警線索和檢察機關監督履職,“檢察+”共治平臺顯示出的協同優勢,正是浙江運用數字化理念、思路、方法,推進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破解執法辦案難題的生動寫照。
去年7月,浙江成為全國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提質增效唯一試點省份。以此為牽引性抓手,平安浙江建設實現新跨越。
辦案源頭數字化、大容量音視頻隨案移送、刑事案件庭審實質化、刑罰執行一體化、“檢察+”共治平臺、“減假暫”協同……一批場景應用落地落實,執法辦案堵點難點被打通,基層群眾、政法干警滿意率持續提升,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觸。
數字化改革推動執法司法更加規范,也讓基層治理更加精細、精準。
最近,杭州市錢塘區下沙街道仲外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張志剛松了一口氣,“此前,為了外賣能不能進小區這個事,我們保安跟騎手之間常有摩擦,但自從區里上線了‘小哥碼’,矛盾迎刃而解?!?/p>
“小哥碼”打通了外賣平臺、騎手與小區門禁之間的信息壁壘,讓騎手進出有據可查,解決了多方的管理痛點,矛盾糾紛自然消除在源頭。
外賣小哥掃碼進入小區
放眼全省,綜治信息系統迭代升級,矛調協同應用、浙江解紛碼實現各領域矛盾糾紛、社會治安數據共享共集,矛盾糾紛源頭化解、重大社會風險預防化解質效提升;“雪亮工程”持續提升,智安小區、智安單位全面推廣,治理智能化、精細化進一步躍升;公共服務平臺迭代升級,網上網下一體公共服務體系漸趨完善,“一網通辦”“民呼我為”推進群眾辦事提速、滿意度提升。
模式重塑、流程優化、效能提升,數字化改革激活平安建設澎湃動能。
錦繡山水間,共繪新畫卷。站在平安浙江建設20周年的新起點上,浙江守正創新,實干擔當,續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新篇章,為我省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護航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