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30,溫州市甌海區綜治中心的大廳玻璃門剛推開,焦灼的氣息裹著人聲涌來。工人老李攥著工資條擠到登記分流臺前,身后還跟著20多名工友?!袄习迮芰耍瑑蓚€月工資沒發!”他的聲音有些發抖。工作人員小朱迅速敲擊鍵盤,“您到5號窗口,勞動監察馬上跟您對接?!?/p>
這是記者剛來到甌海區綜治中心的第一幕。眼前這座4800平方米的“治理樞紐”,“甌海的一天”智治體系正以分秒為單位,與百萬市民的平安同頻共振。
上午9:15
調解室的時針
調解員老陳的電腦滴滴作響——瞿溪街道某鞋企拖欠60名員工59萬元工資的預警,通過手機掌上基層智治APP推送信息至基層治理“四平臺”。此刻,他面前坐著三名工人代表,勞動監察員和司法調解員正遠程連線企業主:“賬戶顯示你昨天有一筆貨款到賬,若今天未確認支付方案,我們將凍結賬戶并啟動司法程序。”
時針轉至中午12:12,記者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沙啞的妥協聲:“我認協議?!?/p>
當城市午間喧囂漸息,時針定格在中午12:45,調解協議終于敲定:四天后發放首筆工資,十一天內結清全款。工人代表簽字的手有些發顫。“現在勞動監察、司法行政、公安多部門同步介入,半天就能聯動處置這類案件?!崩详愔噶酥笗r鐘。
在這里,231名常駐人員、53名輪駐人員形成“團體作戰”合力。自中心運行以來,矛盾糾紛事項辦結時限平均縮短40%,處置效率提升39%。此外,甌海打造“甌和調”特色調解品牌,專、兼職調解員316人,各級調解組織218家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調解,不斷為民解憂。
下午2:00
數字下的生死時速
當記者步入二樓指揮中心,現場巨屏突然紅光閃爍——澤雅鎮發生一起非警務警情:“我爸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在山林里走失……”當日輪值指揮長迅速指揮調度:“無人機馬上出動勘查,網格員聯合救援隊進山,醫療組隨時待命!”
大屏幕上,監控快速回放,很快鎖定了老人最后出現的地方。下午2:15,網格員與救援隊沿著監控顯示的路徑沖進深山。指揮長緊盯著大屏上實時跳動的救援軌跡,不時下達指令。在近10小時的通力協作下,救援隊員終于在一處陡坡下發現了瑟瑟發抖的老人,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長舒一口氣。
“這就是‘甌海的一天’,每一秒都關乎生命?!本C治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們共由28位區領導擔任24小時輪值指揮長,依托平臺駕駛艙,進行綜合指揮和全周期閉環管理?!?/p>
走近屏幕,監控正在掃描街面:占道經營的攤販久不駛離,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已按系統導航趕到?!皬那拔覀冏分L險跑,現在我們通過‘全量歸集’看清隱患,‘全鏈處置’精準拆彈。”
傍晚6:00
平安的“三色圖”
暮色漸深,全域總覽屏亮起“三色圖”:各鎮街平安指標以紅黃綠三色跳動,系統正根據不同風險等級人員組建關愛小組——這是“甌海的一天”為他們織就的守護網。
屏幕上,重點人員被動態分級管理:紅色人員每周走訪、黃色人員每月跟進、綠色人員每季度回訪。今年以來,醫生、心理咨詢師、社區民警組成的幫扶小組已累計走訪3400多人次。
在潘橋街道,一場特殊的救助正在進行。鄭某因鄰居原因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昏迷,醫療費用高達80余萬元。由于肇事者已故且無財產,家屬索賠無果。中心研判后啟動“燎原救助基金”緊急撥付10萬元,同時安排心理咨詢師上門疏導。
“這筆錢雖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能讓他們先渡過眼前難關?!惫ぷ魅藛T介紹道。今年以來,這樣的救助已有7例,300萬元專項基金為特殊困難群體撐起保護傘。
深夜11:50
永不打烊的“治理大腦”
當記者準備離開時,指揮中心依然燈火通明。屏幕上,“甌海的一天”仍在續寫:當日歸集的約2500條事件中,大部分已分派處置,僅剩的個別重大疑難復雜件正由區領導協調攻堅?,F在,一起商品房交付糾紛正在處置:部分業主因房屋品質問題聚集維權,系統觸發群體事件預警。經過協調,由區委政法委牽頭推動房開公司負責人每周三與業主代表現場查看施工進度。
“群眾撥打12345、網絡投訴或來訪,我們都確保‘件件有著落’?!敝蛋嗳藛T展示“全鏈處置”進度條:916個網格的網格員實時在線,事件從發現到辦結的每個環節均可追蹤。
玻璃窗外,夜市霓虹漸次熄滅。而在數字世界里,智能監控正看護著空置商鋪,9332名志愿者與197支巡防隊巡邏街面……這些夜晚的守護,終將化作明日早市升騰的煙火氣。
【記者手記】
蹲守16小時,我讀懂了“甌海的一天”——它不是冰冷的治理流水線,而是與市民生活嚴絲合縫咬合的齒輪;它不是數據跑腿、屏幕跳動的“技術秀”,而是將45萬個治理要素、916個網格、45個部門APP應用場景、28位區領導、316名調解員等擰成一股繩的社會治理工程。
它是對每位市民“尋常一天”的承諾:你安心生活的每一刻,都有人在背后精細地守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