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全省公安機關“楓橋式監所”暨法治文明監所建設現場推進會在紹興召開(以下簡稱“推進會”)。
有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浙江公安監管部門是如何為浙江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增光添彩的——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安全無事故年限持續保持全國最長;公安部新評定浙江全國標兵監所10個、一級監所3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今年以來全省公安監所化解社會矛盾3453起……
這份“全國第一”是如何做到的?日前,記者走近全省多家監所,探尋背后的秘密。
創新改革 守牢安全底線
“平安不出事”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明標志,也是法治文明監所建設的基本要求。此次推進會也提出了相關要求:要守正創新、深化改革,以“公安大腦”建設為總牽引,構建公安監管“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全力助推全省公安工作現代化。
走進紹興市公安局監管指揮中心,通過數字大屏,監所內的情況盡收眼底?!翱聵騾^看守所第二監室冷風機設備存在風險,請查實?!逼脚_預警后,工作人員在5分鐘內趕到監室,并立即對冷風機進行維修處理。
“這是多維預警平臺,好比‘千里眼’和‘順風耳’,全量收集分析各類信息,形成預警,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確保監管安全屏障更為牢固。”紹興市公安局監管支隊民警馮欽介紹道。
這正是公安監管部門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堅持“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圍繞構建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依托“浙警智治”平臺,推進跨警種、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高標準抓好隱患排查、安全管理等工作。
推進會還強調:要深化共治機制,嚴格執行安全監管制度,聯合醫療衛健等部門加強監所醫療衛生專業化建設。
眾所周知,安全是監管工作的生命線,而監所內的就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去年11月,杭州市西湖區看守所在押人員侯某在監室內突發心梗。接報后,民警和值班醫生迅速到場急救,各工作環節無縫銜接、緊密配合。因送醫救治及時,侯某最終脫離生命危險。這也是杭州監管部門搶占急救“黃金四分鐘”的一次體現。
早在2022年,杭州市看守所全體民警就陸續接受醫院專業培訓,全部考取救護員證。同時,看守所實現在押人員100%接受衛生急救知識培訓,建立健全突發疾病快速發現、快速處置機制防護圈,保障在押人員生命健康權。
近年來,浙江公安監管部門推動醫療衛生專業化建設“兩項重點工作”納入平安考核和公安機關綜合實績評估,監所協作醫療機構入駐率100%,“一縣一病房”建設率100%,“一市一醫院”建設穩步推進。
柔性服務 增添執法溫度
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落地,全省監所的柔性服務也不斷延伸。有兩項工作成為這次推進會上著重提出的要點:要增添執法溫度,持續深化公安監所服務“一網通辦”,扎實做好監管人員幫教轉化工作。
“以前會見往往要到所預約,忙的時候還要等,現在通過‘公安監所服務e通辦’預約,可以精確安排時間到所會見,省時又省心?!闭憬唇苈蓭熓聞账耐趼蓭煂B興市上虞區看守所推出的服務高度評價。
在“公安監所服務e通辦”應用場景(以下簡稱“e通辦”)上線之前,由于監管場所往往地處偏僻,一直存在服務上的堵點、痛點。比如,被監管人員親屬、律師存錢麻煩、送物困難等,還存在群眾辦事“來回跑”、會見資源“真空期”、管理模式“風險點”等問題。
“e通辦”直擊痛點,一一破冰,上線后成為統一對外服務的“云窗口”,極大地方便律師、家屬辦理預約會見、親情通信等服務事項。今年以來,提供律師會見預約14萬余人次,滿意率100%。全省還全面推廣應用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和代辦法務協同模塊,在線辦理監所服務事項18.1余萬件,熱度點擊量在“浙警在線”特色服務中排名前三,辦件滿意率99.8%。
在建立健全監所教育感化工作機制上,浙江公安監管部門還突出權益保障這一重點。
“爸爸,這是老師發給我的獎狀。”孩子稚嫩的鼓勵,成為舟山市定海區看守所進行教育感化引導的創新手段。去年以來,該所搭建“親情寄語”平臺,將在押人員家屬錄制的關愛視頻在監室內定期播放,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家的溫暖,重樹信心。
一直以來,浙江公安監管部門致力于做好在押人員的思想轉化工作,堅持用愛心和關懷教育、感化、挽救在押人員,引導在押人員向善向上,迷途知返。全面貫徹公安部關于法治文明監所建設17項措施,并將法治文明監所建設與“楓橋式監所”建設有機融合,形成浙江特色,推進監室床位制、衛生間改造,讓權益保障看得見、摸得著。加強女性、未成年人等特殊對象專管,在教育、生活等方面充分體現關懷、關愛。
拘學同步 制定“回歸計劃”
如何打通被監管人員回歸社會的“最后一公里”?推進會上也有明確要求:完善拘學同步,探索拘留所、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四所聯動”,內外協同防范化解安全風險隱患。
“普通人該如何用法律武器維權”“常見的違法行為有哪些”……近日,浙江明顯律師事務所律師通過“拘學同步”云課堂給紹興市柯橋區拘留所的在押人員上了一堂生動的民法典課。
“沖動是魔鬼。如果當時知道這些法律條款和違法后果,也不至于那么魯莽了?!甭犃苏n后,被拘留人小李懊悔不已。結合熱點話題,因地制宜精準普法,拓展線上授課模式,這是柯橋區拘留所對“拘學同步”機制的深化。
“拘學同步”作為浙江監管執法創新實踐之一,對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實施教育感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把拘室變教室,把拘期變學期。近年來,紹興公安創新“拘學同步”云課堂,打造監所版“開放學?!保槍π园才拧捌者m+個性”“線上+線下”學習課程,融入法治、技能培訓等內容,使被監管人員擁有一技之長,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此前,因無證電焊被行政拘留的小王,通過“拘學同步”云課堂,完成電焊職業理論培訓課程,出所后考取了專業技能資格證書。
“我們定期在所內開展各項技能培訓課程,在拘人員可以通過培訓報考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與多家勞務公司簽訂就業幫扶合作協議,按照被拘留人自愿參加和幫扶崗位‘人相適應’原則,積極向企業推薦就業,實現精準幫扶?!笨聵騾^拘留所所長馬洋說。
截至目前,柯橋區拘留所通過云課堂已教育培訓3.7萬余人次,幫助72人獲得焊接切割作業、面點師等職業資格。去年5月,云課堂項目還獲全省推廣,通過跨區域資源共享,全省累計220余萬人次參加線上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