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杭州高新產業的代表和浙江省人均GDP“第一區”,享有“國際濱”美譽。這里,商圈、產業園、居民區和高校等多元業態交織在一起,覆蓋了72.2平方公里的區域面積。如何將大平安這一復雜巨系統化整為零,細化成一個個微循環體系?杭州市高新區(濱江)摸索出辦法,整合治理資源、創新治理方式,用社區“微治理”構筑大平安。
浦沿街道濱文社區內有6所高校、3個學生生活園區、3個住宅小區?!靶kH之間的學生矛盾,往往難以由某個學校出面協調解決?!鄙鐓^負責人蔡華玲回憶起多年前的一起校際籃球比賽糾紛,最終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糾紛得以解決。這件事“催生”了高教園區社會治理微中心。
微中心設立在浦沿派出所中心警務站,緊挨學生生活園區。蔡華玲介紹,“我們專門設立了學生專屬的調解通道,他們可以在這里‘一站式解決’矛盾糾紛。”微中心協同公安、社區、高校、園區物業等多方力量,推動矛盾高效化解。
高校資源同時反哺平安建設。濱文社區通過與轄區6所高校黨建聯建、陣地共建、信息共享,共同推進“文聚核”平安治理建設。高校的領導班子擔任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的兼職委員,為街道和社區的治理與發展出謀劃策;學生自發成立平安志愿隊,參與社會服務和平安宣傳……校地聯動,激發出更大潛能。
不同區塊存在差異性,所面臨的社會治理情況也各不相同。濱江寶龍城日均客流量達6萬余人次,商鋪眾多,匯聚了大量外賣業,浦沿街道信誠社區55%警源都來自這個綜合體。為此,街道聯合屬地社區成立商業城微治理中心,建立“一中心二崗亭三隊伍”工作機制,分類分流處置警情,實現“商場吹哨、條線報到”。自微中心成立以來,轄區內警情等矛盾率下降16%。
千年長河老街所在的天官社區是一個新老長河人混居、新老業態共存、居業共生的融合性社區。社區工作人員以一棵百年老槐樹為“情報站”,鼓勵居民成為“情報員”,打造“槐樹里議事會”,讓群眾積極加入、參與社區事務。自議事會成立以來,成功化解群眾糾紛近百起。
濱江的微治理中心,讓矛盾化解從“最后一公里”走向“最后一米”,讓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前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