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西湖區某計算公司內一派忙碌景象,公司還簽訂了一筆價值千萬的大單。然而,就在不久前,該公司與某有線公司因合作性質問題產生分歧,甚至鬧上了法庭。
兩家公司都是新興互聯網企業,前者主攻軟件,后者專注硬件研發。
2018年,計算公司承建了一項重點項目。為完成硬件設備采購,計算公司向有線公司發出委托函,委托購買一批硬件設備。后者隨即投入6000余萬元采購269臺高端服務器,并按時交付。
其間,雙方簽訂《合作協議》:計算公司根據項目需求,將項目部分內容委托有線公司實施。同年10月,雙方又就前述所采購設備的存放及租用服務器等相關內容達成合作。
此后5年,雙方就該項目仍保持設備維護等合作,直到去年年初,有線公司再次要求計算公司支付其墊付的設備款時,計算公司以“項目方未結算”為由拒絕。
“采購已經過去5年了,我們公司現在也有很大的資金壓力?!庇芯€公司說。
“6000多萬元不是我們不想給,而是項目方至今也未付款,讓我們全額支付,我們也無能為力?!庇嬎愎菊f。
“當年是你們委托我們,有委托函為證,我們只是受托方,這個資金本就不應由我們墊付?!庇芯€公司反駁。
“但后來我們也就此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既然是合作雙方共享收益,也要共擔風險,這筆費用也該雙方共同負擔?!庇嬎愎菊f。
……
雙方多次協商無果,有線公司將計算公司告上西湖區人民法院。了解情況后,法官孫曉霞發現,本案的標的額雖高,但其實雙方的矛盾并不尖銳。為減輕當事人訴累,實質化解糾紛,在征得雙方同意后,孫曉霞組織雙方進行庭前調解。
調解過程中,孫曉霞注意到一個細節,雙方合作了多年,有線公司一直有向計算公司購買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澳懿荒苣眯碌暮献魅セ馀f的糾紛呢?”這個大膽設想在孫曉霞腦海中閃現。
隨后法院順勢而為,組織了多輪背對背溝通。
“無論是合作關系還是委托關系,有線公司為采購設備墊付了貨款是事實,遲早都是要結清的,不如早點落實,還能繼續合作?!?/p>
“計算公司也不是真的想欠你們的錢,他們確實資金緊張。你們合作了那么多年,已經很有默契了。你們愿意繼續合作,讓他們用‘新資金’支付‘舊款項’嗎?”
經過長達數十次的協調,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議:有線公司分兩期向計算公司采購4000萬元數字服務,計算公司則在新訂單款項到賬后,分階段清償歷史債務。
為進一步破除后續執行顧慮,針對和解協議中付款條件與后續訂單掛鉤的復雜條款,孫曉霞將付款節點進行拆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消除雙方互信障礙,確保調解協議可落地、可執行。
走出法院,有線公司負責人笑著和計算公司負責人說:“回去我們就擬合同,老伙計,下周技術團隊對接會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