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你們了!”近日,在浙贛兩省交界處的常山縣球川鎮“跨省食堂”內,江西籍的張大爺緊緊握住民警小嚴的手連聲道謝。3小時前,小嚴在食堂向用餐群眾發放反詐宣傳單時,了解到張大爺的兒子在球川務工,孫女即將入學,急需辦理居住證。小嚴當即現場指導,2小時就幫助完成申領,解決了困擾老人許久的難題。
這家由政府設立的幸福食堂,以可口實惠的餐食吸引浙贛兩地群眾,成為匯集民意的“窗口”。常山縣公安局聯合縣司法局等部門,在此創新建立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治”機制,將食堂打造成共享美食的“民情大堂”和“普法課堂”,讓法治與煙火氣在這里交融。
跨省食堂內,每日浙贛兩地群眾來往交流。前幾天,球川鎮后弄村的老張與江西玉山縣雙明鎮梨園村的老李,因打飯時磕碰,起了沖突,從口角升級為肢體推搡。司法所調解員小劉發現情況后,通過“三所聯治”工作群,迅速聯動派出所民警到場隔離雙方。其間,調解員安撫雙方情緒、耐心傾聽訴求,律師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法律后果。經過2個多小時的釋法明理,老張和老李“火氣”漸消,最終握手言和。
今年以來,“三所聯治”機制在球川鎮率先試點,司法、公安、律師三方資源統籌整合,強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動基層治理從“單一處置”向“全周期管理”轉變,累計合力化解矛盾糾紛38起,化解率達95.51%。
“真沒想到吃頓飯的功夫,困擾我的煩心事就解決了!”江西籍務工人員小周感慨。原來,他被球川一工廠以效益不佳為由辭退后,3個月工資遲遲未發,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小周到食堂吃飯時向正在走訪的民警吐露了心聲。了解到小周的困難后,派出所駐企民警迅速聯系該工廠進行協調,司法所工作人員為小周講解勞動維權流程與法律援助政策,律師為小周起草勞動仲裁申請書、指導收集證據。一個多月后,小周成功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資。
針對如涉民生等問題,“三所聯治”建立“發現—研判—處置—反饋”閉環流程,派出所固定證據、司法所收集線索、律所出具法律意見,48小時內制定解決方案。目前,已提供法律咨詢與援助200余人次,幫助解決求助事項26起。
走進跨省食堂,隨處可見群眾拿著印有反詐標語的環保袋和水杯,這是“三所聯治”普法活動的生動縮影。為讓浙贛兩地群眾在便捷就餐時也能感受到“家門口的法治溫情”,三所定期在跨省食堂開展“聯治普法季”活動,由派出所民警端上本地“實例拼盤”,律師以案釋法,司法所工作人員分發宣傳手冊與帶有法治元素的禮品,依據群眾“口味”精心送上定制化“法治大餐”。目前,已聯合開展宣傳活動5場次,覆蓋兩地群眾1000余人次。
扎根于浙贛邊界這片沃土,“三所聯治”機制將持續以“跨省食堂”的煙火氣作鍋底,以“民情大堂”的關懷為高湯,撒上“普法課堂”的辛香作料,為兩地群眾烹制出一道道平安和諧、邊界共治的法治“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