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物業糾紛逐漸成為影響基層社區和諧穩定的一大突出問題。安吉縣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和服務升級,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向基層延伸,構建起“縣-街道-社區-小區”四級聯動的物業糾紛化解體系。
今年3月,安吉昌碩街道春天尚居小區居民王女士因樓上漏水與鄰居發生爭執,小區綜治中心通過“10分鐘響應圈”機制,迅速組織調解員、物業管家和法律顧問現場辦公,僅用2小時便促成雙方和解。王女士感慨:“原以為要打官司,沒想到在樓下調解室就解決了!”
自2018年安吉縣委政法委牽頭成立縣物業管理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以來,當地持續深化基層治理創新:縣級層面統籌法律顧問、行業專家等專業力量;街道綜治中心整合住建、司法、公安等多部門資源;社區依托網格長、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小區層面聯動黨員、物業公司、業委會形成治理合力。通過四級“吹哨報到”機制,小事由小區綜治中心一站統管,大事通過部門聯動解決,難事則由專班專項攻堅。
聚焦小區治理痛點,安吉創新推出“最小單元”綜治中心建設模式,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群眾家門口。昌碩街道璟和花園小區曾因停車位問題糾紛不斷,綜治中心組織召開12場議事會,最終通過“錯時共享停車+智能車位”方案化解頑疾,停車糾紛徹底清零。到目前,全縣20余個人口密集小區綜治中心累計化解矛盾1000余起,調解成功率超90%。
在源頭治理方面,安吉圍繞“安全風險源、矛盾起始源、物業引發源”精準施策。黨員、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敲門走親”行動,推動風險防范前置,全縣小區電信網絡詐騙案同比下降九成。
黨建引領持續釋放治理效能,安吉建立紅色業委會和三級議事協商機制,609名網格員、2400余名樓道長織密治理網絡,形成“亭下社區決事、樹下小區議事、樓下庭院聽事”的立體格局。
通過科技賦能、聯動協同、機制保障三維發力,安吉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為居民們信賴的“解憂鋪”,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了新活力,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善治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