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寧波熱浪襲人,卻擋不住一群華東政法大學韜奮新聞傳播學院“00后”學子的求知腳步。帶著“長三角大學生看浙江”的實踐調研課題,他們深入北侖區大碶街道,目標直指一個基層治理的創新密碼——“金融網格宣傳員”如何在反詐工作中精準發力?
作為北侖區的工業重鎮,大碶街道企業密布、人口流動頻繁,反詐宣傳面臨“入耳難入心”的挑戰。為此,街道以學苑社區和寧波職業技術大學為“試驗田”,積極探索破局良方。調研小組的行程,便鎖定了這片“試驗田”上的四個關鍵場景。
社區:反詐知識“浸潤”煙火日常
踏入學苑社區,撲面而來的不是生硬的標語,而是巧妙融入生活場景的反詐元素。共享書房的“反詐宣傳角”靜待翻閱,直播間設備隨時準備開講,季度案例剖析、露天電影、音樂節攤位都成了知識流淌的渠道。
社區依托“網格群+微網格長+黨員志愿者”的精密網絡,編織了一張無形的防護網?!拔覀冏尮歉上葘W深一步,再用生活化的方式傳遞給居民。”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把反詐從‘紙上’搬到‘線下’,就是要讓居民在辦事、活動時‘隨時可見、隨時可學’?!?/p>
“精準與聯動”,帶隊老師李歡敏銳地點出了關鍵?!敖鹑诰W格宣傳員彌補專業空白,社區網格創新形式載體,這種‘力量下沉、資源整合’的思路,確實讓宣傳更有穿透力?!?/p>
銀行:專業“翻譯官”入網解惑
在泰隆銀行北侖支行,“金融網格宣傳員”的角色變得具體而生動。由“1名銀行職員+1名社區網格員”的結對模式,通過專業金融知識普及、風險識別、案例解讀、聯動預警等方式,讓專業金融知識精準對接基層需求。
銀行工作人員向調研小組展示,客戶經理化身“金融網格宣傳員”,能用“家常話”拆解刷單、高息理財的騙局套路。業委會換屆時上門“掃樓”提醒“虛假投資”,惠民服務日現場嵌入“守護錢袋子”宣傳,甚至在社區共享直播間做專題解析……
“這是把‘被動接收’變成了‘主動關注’!”隊員們興致勃勃地和同伴交流,“我們訪談時,就有居民提到銀行經理講的案例特別‘接地氣’,一下就記住了。”組員呂怡寧則分析道:“這正印證了我們在課堂中學到的‘真實案例在熟人網絡中的傳播效應’,傳播真實被騙案例,比冰冷數據或空洞口號更能引發共鳴、警惕心和傳播意愿。”
校園:編織青春“全周期”防護網
除了面向常住居民和企業員工,校園這個“專屬網格”同樣被納入精細化管理的版圖。寧波職業技術大學的反詐體系讓調研小組看到了系統化防護的力量。在街道統籌、多方聯動下,學校構建了“安保部牽頭、學工部推動、各學院落實”的三級網絡,目標是將反詐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
“防線從踏入校門就筑牢?!睂W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新生入學階段,反詐教育就被納入軍訓必修環節,并采用“線上線下雙軌講座”模式實現新生全覆蓋。貫穿學生整個就讀過程,反詐宣傳無縫融入日常,學校內網專設“平安校園反詐騙”模塊推送案例,還會舉辦反詐答題競賽,學生參與答題可獲得第二課堂學分,用激勵機制激發主動性。
更令組員張媛媛印象深刻的是未來的規劃:“街道計劃打通公安、銀行與學校的預警通道。一旦學生賬戶異常,輔導員能第一時間介入?!边@種“入口把控、過程融入、預警聯動”的全周期防護思路,為守護青春錢包構筑了堅固屏障。
驛站:騎手“微光”點亮流動反詐路
調研小組走進巖河社區的“甬愛E家”驛站時,正值午休高峰,外賣小哥們拎著驛站提供的物資,行色匆匆卻又帶著笑意奔赴崗位。這里的故事,生動詮釋了基層治理如何通過“慢功夫”贏得信任,將流動的新就業群體轉化為反詐新力量。
“剛開始建驛站,沒人信,沒人進,太難了!”巖河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紅萍坦誠道。從最初的“送水充電”打破堅冰,到如今24小時開放、商戶聯盟提供“騎士折扣餐”、藥房免費送藥、診所綠色通道……巖河社區用數年如一日的“精準滴灌”,換來了新就業群體的信任。“服務換信任,信任促參與”,社區總結的這十個字,被組員們反復咀嚼。
信任之花結出治理之果。在“薈彩巖河”積分體系激勵下,外賣騎手自發組成“碶上微光”反詐志愿隊,成了流動的宣傳站。
除此之外,調研小組還走訪了周隘陳村、博地影秀城等點位。他們綜合運用訪談、座談、實地觀察等方法,并融合新聞學與法學的視角,基層治理中的智慧火花。
“最打動我的是巖河社區的‘雙向奔赴’?!苯M員姚思羽向記者分享,“小哥們從‘服務受益者’變成‘治理參與者’,讓網格化治理不再是冷冰冰的管理框架,而是充滿溫度的情感聯結。這份內生動力帶來的宣傳效果,是任何強制手段都比不了的?!?/p>
另一位組員林卓妍則對學苑社區的反詐實踐和走訪調研經歷印象深刻?!拔覀儊淼綄W苑社區專屬大潤發商圈網格點采訪周邊居民。其中,受訪的一位白領已經在北侖區居住了十多年了,她表示無論是公司內良好的反詐宣傳機制,還是偶然接到詐騙電話后社區網格員上門提醒,都能感受到街道對于反詐宣傳的用心?!?/p>
帶著北侖之行的豐厚收獲,這群“00后”將著手梳理經驗,形成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調研報告?!拔覀兊娜蝿詹粌H是記錄,更要讓這些扎根泥土的實踐被看見、被借鑒。”帶隊老師李歡強調。這群用腳步丈量網格、用專業視角解碼效能的青年學子,正努力為“反詐知識入腦入心”這道基層治理難題,尋找來自寧波基層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