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紹興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立足預防、立足調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層”,由單打獨斗變多元共治、由各自為戰變整體聯動,摸索出了一套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讓群眾滿意的“紹興模式”。
在諸暨市楓源村,律師金順新最近有了一個新身份——村法治審查員。自從紹興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村(社)合法性審查服務以來,他就參與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村規民約修訂、村級合同協議簽訂等三大項16小項的審查工作?!拔覀儼逊ㄖ涡麄鳌⒑戏ㄐ詫彶?、預防化解等工作挺在前面,為村級各項事務的有序合法運轉提供法治支撐?!苯痦樞陆榻B。
紹興市還出臺了《紹興市合法性審查工作規定》,作為全市合法性審查工作的制度依據。以“審什么”“誰來審”“怎么審”為切入口,從源頭上實現矛盾風險“未發先防”。2025年以來,全市2134個村(社區)均已開展合法性審查服務,累計審查各類文件、合同2721件,參與處理村級涉法事項7178件,已審查事項實現矛盾糾紛零發生。
嵊州市的“九斤姑娘調解工作室”里,一群特殊的女性調解員正在開展工作。她們巧妙融合越劇“柔婉”特性,吸納女性律師、心理咨詢師、法律素養較高的婦工干部等,組成一支專業互補、多元調解、溫婉聰穎的“巾幗”隊伍。近年來,紹興市立足本土善治理念,全面加強鎮街、村社等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壓實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實現縣縣有區域品牌、鎮鎮有品牌調解室、行行有專業調解特色的良好局面。
在法治建設方面,2024年以來,紹興市重點聚焦金融借款、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常見高頻糾紛,整合仲裁、公證等多方力量構建起多元解紛組織。其中,“金融調解百人團”依托縣鎮村三級金融解紛平臺,已成功調處金融糾紛8925件,涉及金額超33.2億元。同時,紹興市還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強化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探索“賦強公證”模式,發揮仲裁“分流閥”優勢,規范業務流程,強化多元協同解紛及全過程閉環管理。
越城區鑒湖街道坡塘村的云松客廳里,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國海深有感觸地說:“村書記不管村里的糾紛就是荒廢責任田,要讓村里的事有人管,更要有效管。”作為“村社書記解紛團”的典型代表,羅國海一年成功調解案件39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70%。
紹興市堅持“基層治理、重心下移”的原則,通過“三治融合”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在自治方面,推廣楓源村“三上三下”等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在法治方面,加強統籌調解、律師、公證等解紛資源,構建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在德治方面,開展道德評議、鄉風文明評選等活動,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