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的調解室內,你總能見到黃瑛忙碌的身影。2021年3月接過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聘書,這位紫荊家園社區的“老書記”便帶著豐富經驗和一顆為民心,扎進化解鄰里千千結的新“戰場”。
黃瑛的調解,從“焐熱人心”開始。去年冬天,兩位老鄰居因樓道堆物報警,現場劍拔弩張。黃瑛沒急著斷是非,默默遞上兩杯溫水。“大爺大媽,消消氣,坐下慢慢說。”她柔聲傾聽,待老人情緒稍緩,拉著他們的手動情道:“幾十年老鄰居,為這點小事傷和氣多可惜?想想自家門口堵著,您也不舒坦對吧?”暖語如春風,吹散怒火。最終,老人不僅握手言和,還一起動手清理了樓道。
與日?,嵥榈泥徖锛m紛不同,九戶居民的火災賠償調解則是一場硬仗。黃瑛還記得,她和調解員剛到現場,就看見一位大爺氣得直喘。她趕忙上前,輕搭大爺的肩,握住他的手,柔聲勸說:“大爺,消消氣,這火來得突然,大家損失都大,誰心里都不好受。”接著,她向居民說明肇事者家庭困難:“他們也不容易,這場火對他們也是飛來橫禍,也在盡力彌補?!本用駛兡樕跃?。同時,她嚴肅又關切地勸肇事者:“火災給大家帶來傷害,你得拿出誠意,積極擔責,才能獲諒解?!?/p>
黃瑛就像一根“定海神針”,以她的沉穩、共情和公正漸漸穩住了局面。在她的斡旋下,雙方態度逐漸軟化。受災居民降低了賠償要求,責任方也拿出了最大誠意積極配合。歷經三輪艱苦調解,雙方終于達成協議,責任方也按時支付了賠償款。
調解不是“和稀泥”。黃瑛深知,只有依法調解,結果才能立得住、叫得響,讓雙方都心服口服。有一次,在處理一起復雜的合同糾紛時,雙方對條款各執一詞,僵持不下。黃瑛沒有急于調解,而是花了大量時間仔細研讀合同文本,查閱相關法條。調解現場,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條分縷析地向雙方解釋了合同條款的法律含義和效力?!昂贤前准埡谧值募s定,受法律保護。違約,就要依法承擔后果?!?她的法律解讀精準到位,仿佛一把手術刀,直切問題要害。在她的釋法明理下,原本固執的雙方開始理性地尋求解決方案。最終,和解協議順利達成,為這場紛爭畫上了圓滿句號。
“光有熱情不夠,得一直‘充電’!”盡管經驗豐富,面對復雜糾紛,黃瑛依然拿出了‘小學生’的學習勁頭。白天,調解室是她“打仗”的地方;夜晚,書桌成了她的“充電站”,一頁頁研讀《民法典》,一條條琢磨司法解釋;各類調解培訓更是場場不落,不斷給她的“調解工具箱”添置新“法寶”。
自擔任調解員以來,黃瑛已接待當事人500余人次,成功化解糾紛150余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2%以上,其中更有10起糾紛的當事人主動申請了司法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