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興秀洲運河之畔,成立不足五年的高照街道運秀社區,憑借“運河之畔 秀美家園”的工作理念,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成為居民心中的理想家園。近日,記者走進運秀社區,探尋其贏得群眾口碑的治理秘籍。
“有誤會解開就好了嘛,不要因為小朋友玩耍過程中的小吵小鬧傷了和氣呀……禮拜六社區組織兒童手工活動記得帶他們來參加呀!”在運秀社區紅運WE家工作室,社區書記夏云一番溫聲細語,迅速化解了一場鄰里糾紛。
“作為社區干部,我們要當好群眾的‘娘家人’?!睋脑平榻B,運秀社區緊扣為民服務的宗旨,以“紅運WE家”品牌為統領,認真落實平安建設各項工作,全力營造平安穩定的社區環境。關于基層社會治理,她分享了“運秀模式”。
多元解紛,建設“家門口調解站”
社區創新人民調解模式,依托紅運WE家打造“門前調”工作室,組建專業調解隊伍,為居民提供婚姻輔導、法律咨詢、訴前調解等全鏈條服務,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社區還整合綜合執法、應急消防、市場監管等多方力量入駐,形成聯勤聯動機制。數據顯示,工作室已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759件、法律咨詢70余件;民聲一鍵辦“紅運分站”運行后,重復報警警情更是從13%降至6%,讓平安底色愈發鮮亮。
資源下沉,筑起“戶外人員補給站”
穿梭在街巷的快遞員、風雨無阻的外賣小哥、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這些戶外勞動者的艱辛,運秀社區始終記掛在心。針對他們面臨的吃飯難、飲水難、休息難等問題,社區打造“運秀驛?溫暖家”,將服務資源下沉一線。
走進驛站,微波爐、飲水機、休息桌椅一應俱全,免費提供熱水、泡面等暖心服務。這里不僅是戶外工作者歇腳補給的驛站,更是社區傾聽民意、匯聚民智的前沿陣地。通過“驛站服務+基層治理”模式,社區與戶外工作者雙向奔赴,讓城市流動群體感受到“家”的溫暖。
固本強基,成立“消防應急前哨站”
“消防應急前哨站的裝備,關鍵時刻能救命!”在一次市場突發火情中,保安憑借前哨站配備的滅火器迅速控制火勢,這得益于運秀社區未雨綢繆的安全布局。
社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高標準建設消防應急前哨站,配備宣傳屏、滅火器、消防服等十余類專業裝備。這里不僅是應急處置的“橋頭堡”,更是安全教育的“實踐課堂”。居民可在此體驗消防服穿戴、參與模擬火場逃生演練,市場保安定期接受專業輪訓。如今,前哨站已構建起“三分鐘應急響應圈”,成為守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實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