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角落,那些布滿灰塵、無人問津的“僵尸車”,不僅是影響市容的“牛皮癬”,還占用了寶貴的公共道路資源。如何管理這類車輛,一直是相關部門頭疼的難題。
然而,就在管理難題尚未破解之際,卻有人從中嗅到了扭曲的“商機”,動起了將這些車輛“合法”變現的歪主意。
“警察同志,我的車不見了!”近日,一個急促的報案電話打破了衢州市衢江區廿里派出所值班室的平靜。市民劉先生稱自己停在路邊許久未動的車,竟不翼而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到一小時,派出所又接到一起類似的車輛被盜報警。兩起案件的共同特征引起了民警警覺:被盜的都是長期停放、外觀破舊的“僵尸車”,且均位于監控盲區。這究竟是巧合,還是精心策劃的“完美犯罪”?
系列案件引起了廿里派出所的高度重視,偵查工作迅速展開。既然現場是監控盲區,那么作案車輛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民警們果斷擴大偵查范圍,一頭扎進了海量的城市視頻監控中,逐幀篩查、軌跡比對。終于,經過連續排查,一輛頻繁出現在案發地周邊、行跡可疑的拖車引起了警方注意。更關鍵的是,其行駛軌跡與多輛“僵尸車”失蹤的時間和地點高度吻合。種種跡象表明,這輛以“清障”為業的拖車極有可能正是作案工具!
警方循著監控鎖定的軌跡,迅速鎖定了拖車駕駛員余某的活動范圍。在市區某路口,設伏民警成功將正在駕駛拖車的余某當場抓獲。
通過對余某的突擊審訊,案件的幕后主謀——易某迅速浮出水面。次日清晨,當易某還在住所睡夢中時,辦案民警將其一舉抓獲。
經查,犯罪嫌疑人易某因背負巨額債務,便想出了這個以“清障”為幌子,利用拖車盜竊路邊無人看管的“僵尸車”,再轉手變賣牟利的荒唐計劃。
從接到首起報警到主犯落網,廿里派出所民警連續奮戰72小時,成功將易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追回全部9輛被盜車輛,為群眾挽回了損失。目前,三人也因涉嫌盜竊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僵尸車”看似無人問津,實則仍屬車主私有財產。任何未經車主許可擅自挪動、變賣的行為,均屬違法。警方提醒廣大車主:
對已臨近或達到報廢年限的車輛,應及時辦理正規報廢手續,切勿隨意丟棄;
注意車輛年審、保險期限,避免因長期未審驗、未續保而被誤認為“無主車”;
長期不用的車輛,應優先停放在有人看管或監控覆蓋的區域;
及時處理名下的“僵尸車”,既是保護自身財產,也是對公共資源的有效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