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來臨,水邊嬉戲者增多,但寧波市姚江江北段沿岸部分老舊河埠頭卻暗藏風險:臨水臺階青苔濕滑、救生設備陳舊或缺失、甚至還有摩托艇冒險下水……今年以來,該區域已上報溺水隱患事件30余起,為大家敲響了安全警鐘。
面對群眾身邊這“親水之憂”,寧波市江北區依托數字化平臺快速響應,創新運用“代表夜聊”機制,跑出了從隱患發現到高效整治的“加速度”,為沿江群眾筑牢生命防線。
姚江江北段核心區自三勤村至新三江口,全長約33.8千米,河道寬50-200米,水域面積約5.57平方千米,主要流經慈城、前江、洪塘、莊橋、甬江、文教6個街鎮,沿岸鑲嵌著37處承載市民親水記憶的河埠頭(含渡口,下同)。
今年入夏前,江北區委社會工作部、江北區社會治理中心未雨綢繆,發動沿線網格員對姚江沿岸河埠頭進行了專項排查,排查結果令人警醒:其中29處因群眾日常洗滌、玩水等活動頻繁,存在較高溺水風險。風險并非單一,姚江江北段沿岸平均水深可觀,常在埠頭活動的老人、兒童自救能力弱;多處點位救生圈、警示牌缺失或陳舊,急需更換;日常巡查管養存在盲區,青苔清理不及時加劇滑倒風險;更有慈城鎮洪陳渡口存在私人摩托艇違規下水現象,危及騎手與航道安全。
針對這些問題,6月26日,江北區召開“姚江江北段防溺水工作”專題“代表夜聊”,邀請三江海事處、區農業農村局(慈江灌區)等職能部門及相關街鎮負責人、群眾代表圍坐商議。經過深入研討,會議達成共識,明確“防護設施硬升級+巡查管養提效”的綜合治理路徑,并落實約20萬元“民生小事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施。
整治行動火速展開。江北區農業農村局牽頭,探索研發一種能夠隨水位自動升降,如同“智能護欄”般既有效阻隔落水風險,又兼顧實用性與岸線美觀的防溺水新型防護網方案,在開展試驗確定防護效果、結構強度、耐久性等滿足要求后高效落實,短時間內快速完成約1200米的新型防護網鋪設,治理安全隱患總長約800米,實現姚江沿線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29處的河埠頭防護全覆蓋。
與此同時,130個全新救生圈、50塊醒目防溺水警示牌同步更新配置,進一步補齊應急設施短板。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把此次姚江防溺水整治的經驗延伸應用到更多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中,特別聚焦暑期、汛期等重點時段,以及兒童、老人等重點人群,不斷織密基層安全防護網絡,全面提升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苯眳^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