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如今,有事就“按鈴”,已成為杭州市拱墅區很多居民的日常生活習慣。手機頁面上一個簡單按鈕的背后,蘊藏著基層治理“大智慧”。
“協商鈴”方便管用
“門口的喇叭聲比我家的鬧鐘都準?!崩钕壬易∪~青隨苑,這個小區坐落在拱墅區米市巷街道葉青兜路上,從古河巷交叉口開始,新華實驗、江心島、建新等3所小學和朝暉新村1所幼兒園依次排開,每天早上7點,汽車的鳴笛聲、電瓶車的喇叭聲、人群的叫嚷聲準時響起,令不用早起的李先生煩惱不已。
與李先生一樣深受其擾的還有家住附近紅石板社區的王大伯,“每天早上出門都如臨大敵,生怕不小心被車撞到”。
“這里附近都是老舊小區,公共停車場資源比較少,我們已經在上下學期間加大了警力投入,但光靠我們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惫笆麉^交警大隊湖墅中隊隊長經絡無奈地說,“因素是多重的,比如小區垃圾桶外設、垃圾車行經時間與上學時間重疊、路面公交車站點多等,都增加了擁堵的概率?!?/p>
王大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按響了手機小程序里的“米市協商鈴”。沒想到正是這個簡單的動作,最終幫助王大伯解決了出行難問題,也讓李先生睡上了安穩覺。
“米市協商鈴”,是米市巷街道探索建立的“一鍵式”源頭協商平臺,王大伯通過“按鈴”將問題反饋到街道,街道城管條線就負責牽頭,迅速召集學校、居民、交警、公交、執法中隊等有關各方進行“紅茶議事會”,最終提出的9項整治方案都得到各部門的落地改進。今年9月開學以來,該區域上下學時段擁堵情況得到極大改善。
令眾人頭疼不已的問題,“按鈴”就解決了?在米市巷街道平安辦主任袁學斌看來,一些復雜問題往往涉及多部門職責,單靠一個部門一時難以有效解決,而“米市協商鈴”直接“對癥下藥”。米市巷街道堅持多方協同,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為核心,統籌構建了“區級部門、街道、社區、居民、社會層面”五級力量,為“居民答疑、群眾解惑、協商化解”提供了理論支持和隊伍支撐,并制定了《協商鈴推廣工作方案》《米市協商鈴工作規程》等,明確了9步工作閉環。
因為方便、管用,“米市協商鈴”有了不俗的群眾基礎。截至目前,在這個常住人口4.55萬的街道,“米市協商鈴”注冊用戶已經達到2.1萬余戶,基本實現每戶家庭全覆蓋。截至10月,“米市協商鈴”已累計按鈴9000余次,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907起,同比下降20.35%,并且連續三年無信訪積案。
“共治警務站”在身邊
“叮鈴鈴……”,這一次鈴聲響起,拱墅區石橋街道贊成武林里“共治警務站”的保安戴志良來“接鈴”。
“大哥,你情緒別這么激動,潑油漆這種行為肯定是違法的,咱不能做,你有什么問題,我幫你協調解決!”得益于上崗前在派出所接受過反詐宣傳、矛盾化解等特殊培訓,戴志良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依然能保持鎮定?!昂髞?,我及時聯系了派出所、物業、街道等,共同協商,最終化解了這起底商租戶和物業之間的租金糾紛。”他說。
石橋街道是杭州市“三源治理”30個重點街鎮之一,近年來,該地區因城市化進程加快,一些商住中心拔地而起,吸引了大量外來青年流動人口從商從居,造成基礎要素復雜、重點警情高發等。今年8月,石橋街道探索建立了“共治警務站”,站內配備辦公電腦,還安裝了高清攝像頭,接入云端平臺實現遠程監控,具備了社區警務室的警務管理功能。人員安排上,站內不僅配置了戴志良這樣具備專業調解素養的保安,還有常態化駐點的公安民警以及社區和物業安排的調解員、網格員共同入駐。
“把‘共治警務站’設在位置顯眼的臨街商鋪,一方面是為了快速出警,另一方面也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營造了‘警察就在您身邊’的良好治理氛圍?!笔瘶蚪值榔桨厕k主任陳科介紹,街道還在原有警鈴的基礎上,積極推廣“石橋協商鈴”,有效延伸了市場監管、勞動監察功能,強化了社會基層治理能力。自“共治警務站”啟用以來,該區域9月、10月總警情環比下降了32%。
源頭促治,拱墅區的法官們則通過下沉街道找“鈴”感?!氨热缦榉值溃覀冞x派法官每周進駐值班,并以周報、月報形式定期分析通報糾紛化解的各項數據,最后將所涉當事人清單及批量糾紛排查清單發給街道,便于街道掌握轄區內糾紛類型,提前介入調解,協同發力,盡可能將矛盾化解在屬地?!惫笆麉^人民法院副院長施丹薇說。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祥符街道訴前調解成功案件數1179件,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達46.40%,同比提高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