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分別以99.35%、99.51%的贊成率獲得通過。
篤行實干,再啟新程?!皟稍骸惫ぷ鲌蟾娴母哔澇陕释ㄟ^,正是浙江政法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
平安,民之所盼;法治,發展之基。
過去一年,浙江政法機關忠實履行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要職責,以平安浙江建設20周年為契機,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走出了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兩條漂亮的曲線,以政法工作現代化先行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先行。
以改革之勢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如今,辦案方便、快捷、踏實,執法更有底氣了!”日前,在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百官派出所,民警在辦理完一起賭博案件后,涉案的十幾名違法嫌疑人的信息查詢、安全檢查、等候看管、醫療體檢等工作,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一氣呵成。
近年來,浙江公安不斷推進全省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標準化打造“一站式”辦案場所,邀請檢察院、法院、司法、律師事務所等現場協同辦案,共同推進案件專業辦、集中辦、合成辦、安全辦,執法規范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不斷提升。
從手動錄入案件信息,到一鍵直達、自動填寫電子卷宗;從線下流轉用時多日,到輕點鼠標就能在政法單位之間“一鍵流轉”;從民警外出奔波,到隨時隨地遠程取證……這些,都是辦案改革帶來的積極變化。目前,全省已高標準建成運行執法辦案管理中心105個,實現了全省縣級公安機關全覆蓋,刑事案件進中心辦案率達90.87%。執法規范化建設已成為浙江的一張“金名片”。
圖源:浙江公安
進一步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是以政法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的強大動力。
浙江政法機關以開展“折子工程”為抓手,先行探索,縱深推進重大政法領域改革,具有浙江辨識度的標志性改革成果日益豐碩。
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提質增效唯一試點省份;完善法官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壓實每一名法官責任,實現“審理者裁判、管理者監督”;一體加強檢察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健全案件質量評查機制,以高水平管理促進高質效辦案;深化完善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理機制,基層治理效能再提升;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行政執法滿意度居全國第一……
固根本、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改革環環相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腳步更加堅定。
政法公共服務,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
去年以來,以“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騎行15分鐘、偏遠山區或海島車行15分鐘”為標準的“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實現全省覆蓋,讓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延伸到廣大鄉村、開發區、商圈、樓宇等末梢,有效回應了企業和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新期待新需求。
發生非傷人交通事故后,當事人只需自行報案,一鍵上傳事故照片,系統就會迅速啟動處理程序。方便好用的“浙里快處”平臺上線以來,非傷人交通事故處理時間較改革前縮短三分之二,大額車損事故理賠時間縮短五分之二。
百姓“身邊小事”,改革“心頭大事”。
浙江政法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健全完善政法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政法公共產品。
以平安之諾
守護群眾高品質生活
去年12月30日,溫州市人民檢察院經依法審查,對長期盤踞緬北果敢的明家犯罪集團成員及關聯犯罪集團成員39人提起公訴。
以雷霆之勢鏟除電詐“毒瘤”,彰顯的正是浙江政法機關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守護百姓安居樂業的堅定決心。
平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訴求和愿望。老百姓痛恨厭惡什么,浙江政法機關就全力打擊什么。
堅持以打開路,全省公安機關嚴打新型網絡犯罪以及“黃賭毒”“盜搶騙”“食藥環”等違法犯罪,深入開展“夏季行動”“冬季行動”和“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行動,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受理數、案損數、重大案件數呈現“三下降”,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18.69%。
做深做實為民司法,全省檢察機關緊盯網絡安全、金融安全、安全生產等領域,加大電信網絡詐騙、重大責任事故、危險作業等犯罪懲治力度,積極參與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立案辦理涉安全生產公益訴訟420件,切實守牢民生底線。
從實體到網絡,從餐桌到用藥,全省法院直面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努力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全方位托舉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平安基石,護民生福祉。
浙江率全國之先全面推開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充分發揮法治的規范、引領和保障作用,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化解、群眾訴求閉環解決。
全面加強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突出規范化、一站式、全鏈條、信息化,著力打造成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平臺,切實把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平安,不僅是治安好、犯罪少,還是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寬領域、大范圍、多層次的“大平安”。
去年5月,首屆平安浙江文化周活動如火如荼。從東海之濱到錢塘江畔,從杭嘉湖平原到浙西南山區,一場賦能基層、全民參與的平安盛會在全省開啟,進一步放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勢,構筑起全社會共同參與平安建設的新格局。
平安鼎資料圖
站在平安浙江建設20周年的新起點上,一幅民富與民安相生相長的美好圖景,在浙江大地徐徐展開。
以法治之力
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常經營過程中,如果遇到法律問題,可以按照這個清單找相應的律師。哪個律所擅長哪些類型的服務,上邊寫得很清楚,就像去醫院掛專家門診一樣方便,而且全程免費?!?/p>
在杭州市拱墅區大運河畔,一家企業剛剛入駐,就收到了區司法局工作人員送上的貼心又實用的“見面禮”——一本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引和一本法律服務清單。
拱墅區司法局的貼心服務,正是浙江深入推進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的縮影。
去年年初,浙江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工作方案》,有力賦能企業降本增效,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獲得感。
政法機關是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過去一年,浙江政法機關立足自身職能,出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若干措施,推動把“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落到實處。
聚焦趨利性執法司法問題,全省檢察院開展專項監督,全面排查1.7萬余條數據線索,依法提出監督意見273件。全省公安推出深化“11087·親清在浙里”為企服務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為企服務十大重點舉措,構建起護企優商集成改革工作格局。
圖源:浙江公安
保護科技創新、釋放市場活力,政法機關也頻頻亮出實招硬招。
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的重要力量,浙江法院圍繞“服務創新浙江建設”,努力打造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示范地。2024年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2萬件,助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紹興柯橋法院研發的“版權AI智審”數字化應用入選。據悉,該應用已受理14省199家法院溯源查重案件近萬件,有效查重率超過60%,切實提升了司法保護效能,助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執實干之筆,揮法治之墨,答為民之卷。
新征程上,浙江政法機關接續奮斗、務實篤行,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以政法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