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時說好有房有錢,老伴一走,我卻連門都進不去?!焙投檎煞蚬餐ㄔ斓姆课荼徊疬w后,繼子獨占全部補償款和安置房,失去居所的韓大姐(化名)獨居過渡性房屋,生活較為困難。
前不久,杭州市蕭山區法律援助中心援助了這樣一起案件,為年過六旬的韓大姐托起安居夢。
2017年,蕭山區義橋鎮的一棟樓房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被夷為平地。這棟由韓大姐與丈夫婚后共同建造的房子,曾是以韓大姐、韓大姐的老公大孔(化名)、大孔與前妻所生的兒子小孔(化名)三人名義審批筑起的“家”。然而,拆遷帶來的不是新生活的曙光,而是一場親情與利益的撕扯。
65歲的韓大姐和大孔是再婚夫妻,1991年兩人結婚時,小孔剛滿8歲?;楹?,一家三口一直住在一起,生活幸福。幾年后,他們在村里申請了一塊宅基地,共同建起新房?!澳菚r候小孔還會喊我一聲‘媽’?!表n大姐紅著眼眶說。
2017年,房屋被納入征遷范圍。根據當時的政策,大孔一家共獲得240萬元拆遷款和420平方米的安置房,其中,韓大姐和大孔各分到70平方米,根據當地獨生子女的相關政策,小孔一家(小孔配偶和小孔的獨生女)可以多分到一份份額,共280平方米。拆遷協議由大孔一手經辦,韓大姐坦言:“我從頭到尾都沒摸過協議,錢和房子怎么分的,我壓根不知道?!?/p>
2022年,大孔因病去世,韓大姐想爭取自己的權益,卻遭到小孔拒絕?!胺孔邮且晕覀內嗣x建的,我卻連自己的那份都拿不到……”沒有生活來源的韓大姐,無奈之下搬進了村里為老人準備的過渡性房屋。
2024年8月,韓大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走進蕭山區司法局義橋司法所咨詢。聽說老人的遭遇后,司法所為其辦理法律援助初審并幫助遞交給蕭山區法律援助中心,中心第一時間核查審批,指派上海君悅(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傅云作為其法律援助律師。
傅云通過法院調查令,調取了原始拆遷檔案,結合村委會出具的《房屋共建證明》,形成完整證據鏈,確認韓大姐對房屋的共有權及對應的拆遷權益。
然而,調解初期阻力重重,小孔拒絕溝通。傅云代理韓大姐向蕭山區人民法院提起分家析產訴訟。
2024年11月開庭當天,考慮到雙方矛盾所在,法官和傅云決定采用“背靠背”調解的方式勸說兩人。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在共有的基礎喪失后,可以請求分割。所以在你父親去世后,韓大姐有權要求對被征遷房屋的補償獎勵金額及安置房屋進行分割。”傅云告訴小孔,“根據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韓大姐和你都屬于第一順位繼承人,所以大孔的個人份額應該由你們倆均分?!?/p>
沒想到的是,調解過程中,小孔拿出了兩個“殺手锏”:一是小孔委托村里拍攝的遺囑視頻,顯示大孔臨終前囑咐將財產全部留給兒子;二是小孔展示了部分支付憑證,聲稱部分拆遷款已用于父親治病,“這些年都是我在出醫藥費,數額不小”。韓大姐雖感到心寒,但承認,“治病花錢是事實,可房子是我們一起蓋的,我只想有個能落腳的地方?!?/p>
眼看調解陷入僵局,傅云又從情理入手,“這么多年,韓大姐一直都把你當成親兒子撫養,你真的忍心讓她晚年無依嗎……”經過傅云和法官的勸說,小孔有所心軟。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一套70平方米的安置房歸韓大姐所有,扣除醫療費用后,剩余的拆遷款部分,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約為23萬元,由小孔打款給韓大姐。
“謝謝傅律師的幫助。等拿到安置房鑰匙,我會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的?!闭{解結束時,韓大姐對傅云感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