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丹東市的一個包裹寄到了諸暨市楓橋派出所副所長趙信手中。趙信拆開一看,里面是一面錦旗和三封手寫感謝信,分別寄給自己、紅楓義警會長陳榮周及全體義警隊員。寫信人的名字,趙信很陌生,再問問陳榮周和義警隊員,也都表示不認識。為何陌生人會跨越2000公里,寄來錦旗和感謝信?
寄信的是劉女士。她在信里說,自己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在2025年1月10日第五個警察節當天,在CCTV13《法治在線》節目上看到了趙信和紅楓義警為民服務的故事,“我很感動,反復看了好多遍后,實在按捺不住對你們的敬佩和崇敬之情,就定了錦旗、寫下了這封感謝信”。
劉女士說的節目,趙信和同事都有印象。今年1月初,《法治在線》節目組來所里跟拍,拍攝他們的日常工作。節目播出時,用3分多鐘的時長,講述了紅楓義警協助民警化解一起鄰里糾紛的故事。村民宣大哥家中種了一棵枝繁葉茂的玉蘭樹,但枝葉總是掉落到隔壁88歲獨居老人方大爺家中。方大爺多次提出讓宣大哥將玉蘭樹砍掉,但宣大哥不答應,幾次下來雙方鬧了不愉快。紅楓義警隊隊員聽說這件事后,會長陳榮周主動當起“和事佬”,邀請雙方坐下來協商,還提出由他來修剪枝葉,“公平公正,誰都不吃虧”。說完,63歲的陳榮周就爬到樹干上開始修剪,不到半小時,隨著枝丫紛紛掉落,兩家的疙瘩也落了地。
其實,這樣的工作,紅楓義警幾乎每天都在做。作為派出所的左膀右臂,紅楓義警總是奔波在守護一方平安的道路上?!罢驗橛心銈儯鐣用篮??!眲⑴吭谛胖姓f。
讓劉女士肅然起敬的紅楓義警,是楓橋鎮一支土生土長的平安類社會組織。2017年,當時還是社區民警的趙信在走訪中發現不少群眾有從事公益的想法,但苦于沒有方向。于是,他找到人熟、地熟、情況熟的陳榮周,一拍即合,將街坊鄰居聯合起來,組建起紅楓志愿者協會,后更名為“紅楓義警”。成立以來,紅楓義警積極開展違法犯罪防治、安全風險防控、治安巡邏、矛盾化解、安心幫扶、應急救援、防范宣傳等工作,成員也不斷擴展到166人,成為古鎮楓橋一道靚麗的“楓警線”。
收到素不相識的“粉絲”寄來的錦旗,趙信和陳榮周既意外又深感振奮,“不過是日常所做的點滴小事,沒想到會收到來自這么遠的禮物。錦旗、感謝信我們都會掛起來,以此鞭策大家,繼續多做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