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薄霧中,安吉“余村原”景區竹林里傳來鋤頭與泥土碰撞的窸窣聲。村民王師傅蹲下身子,撥開濕潤的竹葉,一鋤頭下去,嫩黃的春筍破土而出?!艾F在挖筍成了新行當,游客搶著體驗,一天能接待十幾撥人。”他笑著說。這片曾經沉寂的竹海,如今正通過一根根春筍撬動綠色經濟——今年僅挖筍體驗項目,日均吸引游客超百人,帶動周邊農戶增收三成。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中國竹鄉”浙江安吉以竹為媒,通過創新產業鏈、發展林下經濟、融合文旅業態,讓竹林成為富民強縣的“綠色銀行”。
安吉縣公安局靈峰派出所生態警長袁展超的巡山記錄本里,記錄著竹海變遷:過去巡查重點是防范盜伐,如今更多精力放在服務產業。他與隊員每日穿梭在數萬畝竹林中,為竹蓀種植戶解決技術難題、幫林下養殖戶對接銷售渠道……在橫溪塢村,村民采收竹蓀日均收入超百元,“生態警長+林下經濟”模式已覆蓋全縣,帶動數千農戶戶均增收數萬元。
在這里,非遺技藝與生態警務碰撞出創新火花。鄣吳鎮“家圓融冰工作室”內,竹絲在指尖翻飛,曾經的涉毒人員李明(化名)正專注制作竹扇?!霸氯?萬,比走歪路踏實多了?!彼蚰サ纳裙峭ㄟ^直播間飛向全國。據悉,派出所聯合禁毒大隊打造的“非遺工坊”已培育42家,1200余名從業者年均增收30%,制扇產業年產值突破300萬元,讓傳統技藝成為戒毒幫扶的新載體。
在這里,法治力量為竹海筑起立體防護網。42名“生態警長”每月巡查18.6萬畝竹林,無人機、紅外相機監測生態安全。針對竹產業創新推出的“浙里安芯”保護體系,已為28家企業建立專利壁壘,截至目前已協助相關企業挽回損失200萬元。隨著“以竹代塑”浪潮興起,安吉公安還深化“地瓜經濟”增值服務體系建設,常態開展境外投資企業風險提示工作,全力助推安吉綠色家居“品牌出海”。今年以來,安吉竹制品出口額同比增長顯著,成為縣域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這里,綠色轉型的陣痛化作創新機遇。面對竹拉絲廢水處理難題,安吉公安聯合環保部門推動成立專業處理公司,將90家企業廢水集中處理,既護住一溪碧水,又降低企業治污成本。在“余村原”景區,一支由大余村生態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民警、老護林員和生態義警組成的巡山隊伍正穿梭于翠竹之間,每日巡山檢查竹林防火安全;老支書鮑新民向研學團隊講述“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轉型故事。竹筏泛波間,生態價值轉化的路徑愈發清晰。
從破土而出的春筍到高附加值的竹纖維制品,安吉正書寫著新時代的“竹字經”。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當地通過“生態警長”機制串聯起保護與發展,讓每根竹子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綠色動能。竹濤陣陣中,一幅“不砍竹也能致富”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