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舟山市普陀區船老大老楊帶領的14艘遠洋漁船編組成1個專屬海上網格,奔赴北太平洋海域,開展為期6個月的捕撈作業。
出發之前,來自街道的網格指導員對網格中的176名船員進行了法治和應急安全培訓,并為42名職務船員頒發漁船“指導員、治安員、安全員”聘任證書。
作為海洋大市,被稱為“東海魚倉”的舟山將基層治理向海延伸、與海相融作為重要課題。今年以來,當地迭代升級海上網格建設,探索形成矛盾糾紛前端化解、網格團隊精準服務、海陸聯動雙向覆蓋的“海上網格”融治理模式。
密織海上治理網絡
今年年初,舟山市普陀區推動重塑“海上網格”工作體系,按照船舶、養殖區兩個大類劃分海上網格。每個海上網格按照1名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X名網格聯絡員、N名兼職網格員的模式,配備服務管理人員。
通過這一模式,普陀區建立起集海上政策宣傳、安全管理、治安防范、編組生產、搶險救助、矛盾調解、信息收集、流口管理、心理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網格”。
普陀區有遠洋捕撈漁船360艘,按照“一家企業劃分為一個網格”或“就近辦公的企業劃分為一個網格”的原則劃分,每艘船作為一個微網格。普陀區遠洋漁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吳全康介紹,為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效能,各微網格嚴格配備“一船三員”:船長任指導員、大副任治安員、魚撈長任安全員。三人各司其職,協同處置一般性糾紛和治安案件,努力做到“矛盾糾紛化解在海上”。
激活海島共富動能
清晨,“滴滴滴”的消息提示音在嵊泗黃龍島峙岙村牡蠣養殖戶老李的手機上響起。養殖網格群里,網格服務管理員正在分享最新的收購合作信息。
今年以來,嵊泗縣針對縣域“微城”和“島居”特點,優化陸域網格77個、海上網格84個,老李所在的“專屬養殖網格”就是海上網格的一個類型。
自從網格配備了服務團隊,老李再也不愁牡蠣賣不出去。他說,服務團隊有鄉鎮領導、漁管干部、東海漁嫂、聯村民警,他們積極鏈接銷售資源、發布漁區信息,有時候還把養殖專家帶來指導生產。
嵊泗創新實行海陸“雙網格、雙服務”團組服務模式,推動2000余名網格服務管理人員實施組團式服務,將更加精準的服務帶到每個網格。目前,全縣已建立海上服務團組221個,確保網格服務全方位、全覆蓋。
實現海陸聯動治理
“呼叫中心……”近日,岱山縣抲魚人海陸聯動治理實踐基地的漁業指揮中心接到浙岱漁15587號船長的報告。原來該船與另一艘縣內的漁船發生了網具糾紛。當時,雙方均有2-3艘漁船在附近,不及時處理矛盾可能激化。中心值班員立即搜索聯系周邊紅帆船,正好浙岱漁15396船(紅帆船)在附近作業。
在推進海上網格建設過程中,岱山縣強化“紅帆領航船”建設,發揮“紅老大”頭雁作用。浙岱漁15396船(紅帆船),既是縣級漁船編組長,也是海上矛盾糾紛調解船。船老大馬上通過對講機,要求雙方保持克制。陸上,網格團隊立即聯系到對方船只的網格負責人,海陸聯動高效化解糾紛。
據了解,岱山縣突出“岸上、船上、返港”三個關鍵節點,設立海上專屬網格30個,納管各領域船舶近2000艘,嚴控安全生產、矛盾糾紛、應急救助等領域,“一張網”延伸覆蓋全域各角落。同時,全縣聚焦“人、船、港”等關鍵要素,落實“一船一檔”“安全點驗”等制度,打造“瀛洲紅帆”特色品牌,完善海上互救互助工作機制,打造培育先鋒示范船33艘,其船長均充實到海上網格隊伍中。截至目前,已實施緊急醫療、海難救助36起,救助59人,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