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溫嶺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抓好矛盾糾紛源頭前端預防、就地多元調解,推動矛盾隱患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守好基層治理前沿防線。
“無差別受理”+“長廊懇談會”,化解噪聲群體性糾紛
溫嶺市濱海鎮探索實施矛盾糾紛一窗受理全兜底、鎮村聯動快調處模式。近日,該鎮成功化解一起小區商鋪噪聲擾民引發的糾紛。灣下村某小區多名住戶向市鎮有關單位投訴,小區裙樓某入駐餐飲商戶夜間經營噪聲擾民。糾紛經鎮綜合信息指揮室研判流轉至灣下村,村按照“3+N”模式組建有矛盾糾紛調處團隊,“3”即駐村干部、駐村民警、村書記,“N”即黨員、網格員、調解員、志愿者等,通過建立“排查-會商-處置-反饋”全鏈條機制,快速響應,即時辦理。
團隊在48小時內完成了商鋪噪聲調解事項證據收集及預案制定,搭建“長廊懇談會”協商平臺,邀請矛盾雙方、人大代表、物業代表、群眾圍坐暢談,協商產生“隔音門改造+錯峰打掃”方案,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同時,落實網格員每日巡查隔音設施使用情況,調解員每月組織“商戶開放日”,收集群眾反饋意見,實現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青年律師+調解員,合力化解預付卡消費糾紛
今年,溫嶺市推進青年律師擔任司法所所長助理,構建“專業賦能基層、實踐錘煉隊伍”的雙向發展模式,開展“青年律師+調解員”融合調解,實現律師專業優勢與解紛實務需求精準對接,有力提升了基層糾紛調處效率。
青年律師小莊兼任城東司法所所長助理。近日,她在城東街道社會治理中心法律咨詢坐班期間接待了李女士,李女士稱其在某美容院預付8800元買入“全年打造計劃”返利卡,2024年6月,商家通知店面要新增理發業務需裝修,待店面裝修完畢,李女士又新購買了理發充值卡3000元。但在后續護理期間,李女士留意到原來的美容師都陸續更換,且每次都被要求將返利卡按照一定比例重新充值更換成新店的卡,店面服務態度也有所下降。李女士發現店面的衛生許可證上名稱已悄然完成了變更,于是提出要退卡退費,卻遭遇了新舊商家推諉扯皮。
小莊引導李女士申請了調解,在調解過程中,小莊結合新施行的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司法解釋對商家進行普法,梳理糾紛爭議焦點,調解員則從情理角度分析利弊得失,疏導雙方情緒。最終,該消費糾紛得到了圓滿化解。
“全鏈服務”+“鄉音調解”,助力外來務工人員安居樂業
溫嶺市民營經濟發達,現有65萬余名外來務工人員,近年來,溫嶺市在外來務工人員稠密地區創新設置新溫嶺人服務中心,以鄉音鄉情為紐帶,實現矛盾調解、就業幫扶、子女就學等全方位服務體系。中心設定每月15日為中心的“家事服務日”,集中力量重點調解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家務事,通過這種定期的專項服務機制,讓許多潛在矛盾得以早發現、早化解。來自河南的韓大姐去年在工廠作業時受傷,兩次手術花費4.6萬元,包工頭僅支付4萬元后便拒絕承擔后續費用。在多次調解無果后,韓大姐向中心求助。中心聯系同樣來自河南,在溫嶺創業打拼30余年的陳某共同參與調解,在陳某積極與包工頭溝通協商的努力下,最終促成雙方和解,包工頭一次性補償韓大姐9.3萬元。
溫嶺市在24個流動人口登記5000人以上村社全覆蓋建立鄉音調解室,吸收云貴川皖等務工人員主要來源地的優秀黨員志愿者,組建16支“鄉音調解隊”,吸納300余名志愿者成為兼職調解員。溫嶺市還主動與江西豐城、湖北恩施等5個新居民集中來源地市縣對接,深化區域協作聯調,實施重點糾紛雙向聯動管理。精準對接公安、人勞、民政等部門,加強司法鑒定、賦強公證等服務指引,提供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一條龍”配套服務。以鄉音傳鄉情,化矛盾于無形。調解員以鄉情拉近距離,用政策化解矛盾,以法律鞏固調解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