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離不開司法護航。12月12日,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導,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主辦,中共淳安縣委、淳安縣人民法院承辦的高標準建設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護航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活動在千島湖畔成功舉辦,著力以高質量環境資源審判服務保障淳安打造美麗中國縣域示范樣板。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志君和淳安縣委書記楊建根共同為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審判大樓啟用揭牌,標志著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正式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開啟以更系統性、專業化環資審判服務保障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的嶄新篇章。
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系全省首家以人民法庭建制的環境資源法庭,2020年12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旨在打造成全省環境資源審判標桿和窗口品牌。自運行以來,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始終秉持整體性、協同性、修復性、預防性生態司法理念,聚焦人民群眾的生態司法需求,創新探索生態司法舉措,深耕綠色審判,延伸綠色服務,賦能綠色經濟,書寫了從“綠水青山”走向“金山銀山”的“青綠”答卷。目前共審理環境資源類案件400余起,其中非法采礦等7起案件入選省市法院典型案例,1起案件入選全省優秀庭審。
當天,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毛煜煥,淳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徐新勇為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揭牌。這是杭州中院成立的首個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將充分發揮實踐應用、宣傳教育等功能,推動環境糾紛在“家門口”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筑牢生態司法保護屏障。
“現在開庭!”揭牌活動后,杭州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在淳安巡回審判點敲響了“第一槌”,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現場30余人旁聽庭審。
隨后,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律研究中心(淳安分中心)、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杭州環境司法研究實踐基地及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杭州生態文明研究工作站揭牌成立,這標志著院校合作開啟了新的起點。未來,院校雙方將充分發揮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的平臺作用,攜手開展教學實踐、理論研究、實務研討等活動,共同推動理論和實務深度融合,迸發出更多法治火花,積極打造院校合作、智庫共建的新樣板。
活動中,“淳e復”微創新項目正式上線。這是淳安法院針對判后執行問效差問題,做實“小切口”改革,寫好生態修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舉措。該數字平臺具有“統計+展示+互通+管理”四大功能,能有效促進生態修復與矯正幫扶的有機融合,解決案件互通、人員信息共享、矯正崗位匹配、實時矯正監管、矯正評估量化和矯正結果使用的一體化、規范化、集約化問題。同時,“淳e復”能定時推送“生態公益活動計劃”“生態公益活動反饋”等信息,以達到精準監督管理、提升生態修復效率的效果,實現環境資源執法與司法、審判與執行的閉環銜接。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活動的相關領導還在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種下了一棵無患子樹,其內含皂苷,含有“滌塵”之意,代表著“匡正除惡”,且果實是天然的清潔劑,可自制成洗手液。這棵無患子樹將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生長,見證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以司法之力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
當天還舉辦了憲法宣誓儀式及高標準建設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學術沙龍,各級法院領導與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話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高水平建設、高質效運行的發展藍圖。
站在新起點上,淳安法院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使命在肩,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成為千島湖量身定做的司法鎧甲與盾牌,以“第一”的身份標準護航“唯一”特別生態功能區,為淳安高標準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共富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