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優良率全市第一,生態問題線索推送率、研判率、處置率、閉環率均達100%,偵破野生動物資源類案件數位居全省前列,助力安吉獲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近年來,安吉公安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化生態共治,以生態共治中心為牽引,形成生態數據共享、生態問題共查、生態執法共商、生態宣教共抓、生態義警共管“五個一體化”格局,持續擦亮“生態警務”品牌,生態共治做法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集成資源要素 從“條塊分治”向“統籌齊抓”轉變
305名生態警長發動609名網格員,對氣、水、廢、礦、林5個領域開展聯合巡查,發現并解決生態訴求820起,及時處置秸稈焚燒等治氣問題628處……突出早發現、早處置、早閉環,安吉公安落實基礎排查、智慧巡查、專項檢查、問題核查、交叉互查“五查工作法”,多渠道發現問題。
如何集成資源要素,重塑組織體系,實現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統一協調?
安吉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專設生態警務聯勤共治工作小組,搭建“169”工作架構,即建成1個生態共治中心,下設綜合治理、指揮調度、情報研判等6大功能區,生態環境、資源規劃等多家單位56名工作人員常態入駐辦公,下轄大余村等9個生態警務聯勤共治工作站。
此外,安吉在全省率先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劃分生態涵養、生態旅居、生態智造、生態知創、生態農業等5個片區分類管控,助力該縣連續六年位列全國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榜首。
集成數據應用 從“線下初查”向“線上深研”轉變
近日,一輛工程車駛離在建工地后出現在某廢舊礦坑附近,且長時間停留,疑似非法傾倒。“生態共治大腦”預警后,立即將這條信息推送給治礦專班進行落地核查。
依托“湖警智治·芯大腦”,安吉公安開發“生態共治大腦”,聯通派出所“小腦”,實現“三腦聯動”,提升智能感知、預警和調度水平——
生態要素一網感知。全域布設空氣質量監測站16個、紅外相機225臺、專門監控2370個,掛載大氣監測設備無人機22臺,歸集10個行政部門3.8億條數據,分倉建成重點車、重點地等“樣本庫”。
預警風險一屏掌控。打通生態警務協同智治應用、政務航空等平臺,集成浙里碧水、林長智保等10個系統,自主研發大氣靈嗅預警、礦產全流程監管和非法狩獵模型。
聯勤協同一鍵響應。全量歸集12345陽光熱線、141綜治平臺、智慧城管等渠道涉生態類線索,建立1分鐘簽收流轉、3分鐘通知處置、10分鐘到達現場的“1310”機制,研發“綠盾在線”協同應用,實現信息全量歸集、線索全量推送、研判全量溯源、案件全量辦理、效能全量評估。
集成執法力量 從“分頭領辦”向“多元聯辦”轉變
9月17日22時,非法狩獵預警模型顯示,一非法狩獵團伙在活動;研判組立即開展深度研判,成功鎖定以王某為首的6人非法狩獵團伙;當天24時,公安聯合林業部門迅速行動,將該團伙一舉抓獲。
為做精執法規范,安吉制定《生態共治執法辦案手冊》,統一生態巡查管護流程、涉環違法犯罪立案標準、罪行追訴標準和取證指引等工作規范。今年以來,線索成案率、大要案偵辦率同比提升20%。
同時,各部門做優執法聯動。對于案件需要多部門聯合處理的,由中心聯動執法辦案組開展聯合辦案,法檢提前會商,確保信息同步、處置同步、執法同步。如,原先涉林案件僅調查取證就需要1個多月,聯合執法后,平均30日辦結。另外,配套建設快檢實驗室,配備便攜式拉曼光譜儀、現場勘查檢測裝備等10種設備,集中初篩快檢不同部門的證據樣本,檢測周期縮短85%。
安吉公安還與5所高校、4家企業建立友好協作關系,授牌實習實訓基地,培育各領域生態教官16名、提煉精品課程20節,每月分層分類對生態領域執法、巡查守護隊伍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升生態執法隊伍專業能力。
集成“三新”能量 從“綠色生態”向“綠色共富”轉變
如何助推生態“高顏值”催生經濟“高價值”?
安吉公安聚焦新業態、新產業、新青年,加大增值化服務供給,主動融入“百村萬帳露營共富計劃”,全心服務332家“村咖”、55家露營地和8000多頂帳篷,設立“深藍計劃”、“小杭坑”共富驛站等。其中,“安心營”平臺獲評全國智慧旅游優秀解決案例。
同時,安吉公安建立全省首個服務“地瓜經濟”公安專窗,為367家在外投資企業提供14項增值服務,港澳商務簽注辦理縮短5個工作日,獲評全市“地瓜經濟”最佳實踐案例;聚焦“百人樓”“千人園”“萬人城”等青創空間,設立“青來集”服務專窗、學駕考綜合服務大廳、“都來安”服務驛站,實現居住證辦理、人才引進落戶等32項高頻事項集中辦理。
下一步,安吉公安將繼續扛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的政治使命,借共治之力撐桿跳、用數智之技賦動能、以格局之變贏未來,全面提升生態本質安全能力,加快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優異成績迎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