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市江北區建筑勞務產業園的一樓,一間僅20平方米的調解工作室里,掛滿了紅彤彤的錦旗,這背后是15萬名建筑工人的信任與感激,也是“丁師傅調解工作室”用7年時光書寫的基層治理答卷。
從勞務糾紛的“滅火隊”到勞動關系“防風險”的先行者,這間工作室以創新實踐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很多時候,一杯熱茶、幾句鄉音就能讓雙方冷靜下來?!惫ぷ魇野l起人丁文俊的這句話,道出了調解工作的初心。這位曾深耕建筑勞務行業的老兵,深知工人維權的艱辛。2018年,他在寧波市江北區司法局、區總工會、區人社局和甬江街道的支持下,創立了公益性調解室,專為建筑工人“撐腰”。
目前,“丁師傅調解工作室”已累計服務22家建筑勞務企業、15萬名工人,受理案件超500件,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入選浙江省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樣板站點。
在99%的調解成功率背后,是一套獨創的“四穩三急”工作法:對重大矛盾糾紛“穩評估”、歷史積案“穩梳理”、政策空白“穩應對”、集體糾紛“穩處置”,以“四穩”筑牢底線;對突發事件“急介入”、緊急事件“急調解”、暴力沖突“急制止”,以“三急”實現快速響應。
“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建筑工人維權,用數據預警防患于未然,丁師傅團隊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能推廣’的創新樣本?!别值老嚓P負責人說。
調解室構建的動態監測數據庫覆蓋園區3300個施工班組、15萬名工人,通過AI算法實時追蹤薪資發放、合同履約等關鍵指標,提前3個月預警“高風險企業”。去年,系統提示某企業連續兩個月延遲發薪,調解團隊立即約談負責人,及時結清欠款,將矛盾消弭于萌芽?!斑^去是‘救火’,現在是‘防火’?!惫ぷ魇覕祿M負責人感慨道。
“云端調解艙”是工作室的另一個創新。工人掃碼上傳證據后,可視頻連線律師咨詢或調解,跨省糾紛處理效率提升60%。此外,調解室還開發“勞動關系健康指數”系統,為企業提供用工風險診斷,從源頭減少矛盾。
調解室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策略,持續唱響江北區“我調解我普法”品牌,如開展“工人說法”擂臺賽,用案例劇普及勞動法;定期邀請法律專家培訓調解員,提升依法調解能力;公示法律服務內容、調解員聯系方式,讓工人“求助有門”;與甬江司法所組成普法志愿者團隊進企業宣傳“我調解我普法”品牌和涉企法律法規等……
站在2.0升級的新起點,調解室計劃將服務半徑延伸至新就業群體,與外賣、快遞平臺合作制定維權通道;攜手杭州、溫州等地共建調解聯盟,共享“大數據+三級調解”模式,打造長三角勞動關系治理的“法治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