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清晨,安吉縣溪龍鄉茶山云霧繚繞,采茶工指尖翻飛,采摘今春第一捧嫩芽?!巴昕倱陌l生工錢扯皮?,F在,合同里把工錢、保險都寫得清清楚楚,我們干活踏實多了?!卑不占刹韫げ贪⒁袒瑒邮謾C屏幕,向記者展示新簽訂的標準化勞務電子合同。
勞務合同標準化,源于2022年的一場典型糾紛。當時,茶商程某與中間人蔣某因1.3萬元采茶工工資發生爭議,訴至法院。法官審理發現,雙方僅憑“時價”等模糊字眼達成口頭約定,關鍵條款散落在30余條零碎微信記錄中,其中7條關鍵信息還遭到人為刪除。
“每起案件都是觀察產業風險的窗口?!卑布h人民法院梅溪法庭庭長潘司樂說,該案暴露出傳統口頭締約模式下用工風險的冰山一角。2024年案件一審結,法院就組建專項調研組,歷時幾個月走訪茶農、茶商及采茶工群體,發現近三年的涉茶勞務糾紛中,90%與約定不明有關。其中,用工主體不明確、用工時間有爭議、薪酬計付標準模糊、責任保險缺位、證據留存困難、糾紛解決時間長等是共性問題。
專項調研組針對“茶商直聘”與“中介代招”兩類用工模式,創新設計了甲乙丙三方標準化合同模板,既涵蓋用工期限、計酬方式、報酬支付等核心條款,又增設爭議優先協商調解機制,同步要求茶企為采茶工投保人身意外險。今年白茶開采前夕,安吉法院向核心產區溪龍鄉、梅溪鎮發出《關于規范采茶用工助推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的司法建議》,配套發布了合同范本及流動調解機制。
很快,司法建議落地?!昂贤瑱嘭煑l款像尺子一樣清晰,還嵌入了保險保障和糾紛調解程序。”溪龍鄉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收到司法建議后,當地立即建立用工備案制度,要求茶企通過線上平臺登記用工信息,并設立流動調解點。
這份標準化勞務合同,也在安吉法院、縣白茶專班、安吉白茶協會的聯合推動下,在全縣推廣。這項由司法系統“診療式”治理催生的創新舉措,正重塑當地價值數十億元的白茶產業鏈基礎規則。到現在,已有上萬名采茶工完成了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