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浙江正式入汛,為保障汛期河道安全度汛,紹興市越城區近日上崗了一批特殊的“河長”——搭載AI技術的無人機。
每天巡河時間一到,14架無人機就會在飛手的操控下,從各自的停機坪出發,根據預設的47條自動巡查航線,對半徑5公里內的河道進行無人化自動巡檢。一旦識別到可能存在的河湖問題,無人機搭載的AI智能識別模型將自動調取河湖管理數據“底圖”信息,與無人機飛行視頻疊加對比,精準分析河湖問題,整個過程僅需10至15分鐘即可完成。
“‘AI河長’并非單打獨斗,而是通過集成管理平臺,與河長在線無人機系統、水質自動檢測站緊密相連,打造了一個多跨協同監管體系?!痹匠菂^河湖長辦副主任俞江表示,這個體系就像一個高效的“指揮中心”,將事件信息橫向按職能流轉至水利、綜合執法、生態環境等部門,縱向流轉至屬地鎮街,實現了數據共享、高效調度、精準處理和問題閉環管理。
每次巡查后,區級河長聯系部門會根據“AI河長”提供的巡查視頻、問題清單,向區級河長提交電子巡河報告。報告不僅包括無人機巡河記錄、發現問題情況、處置情況等,還針對重大問題提出專項請示,為河湖治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越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的無人機巡河只是協助河長查勘,現在用“AI河長”替代人工巡河后,不僅識別精度提高了,還可以將河長們從繁瑣的巡查工作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河湖治理的精細化管理中。
今年4月,越城區出臺了《AI巡河工作方案》,明確“AI河長”可直接替代河長巡河,同時確定“AI河長”的巡查范圍、巡查頻次、巡查內容、問題處置閉環、責任追查等事項及流程。據統計,截至目前,越城區“AI河長”巡河已覆蓋全區90%的水域,預計每月平均可減少人工巡河2286人次。
此外,當地還構建了全民共治平臺,區域內河湖親水碼全覆蓋,群眾通過掃描親水碼,不僅能即時獲取河湖責任信息,還能參與河湖問題舉報和滿意度評價,實現全員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幸福河湖治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