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吉縣天荒坪鎮的農家院落里,一場持續3年的宅基地糾紛迎來轉折——民警張忠心和調解團隊將調解桌搬到樹蔭下,就著清茶與和解糕,讓當事兩戶村民笑著厘清了院墻邊界。這場充滿煙火氣的“茶桌調解”,正是天荒坪派出所推行“四心”工作法的生動縮影。
面對基層治理新課題,天荒坪派出所引入金牌調解員王正平駐所指導,系統提煉其三十載化解3000余起糾紛的“四把密鑰”——責任心、耐心、熱心與真心。每周固定開設的“調解課堂”上,這位白發調解員將“四心”精髓傾囊相授,帶領全所民輔警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楓橋經驗”轉化為實踐指南。
“調解不是程序化作業,要經得起情緒宣泄、守得住為民初心?!痹诔錈岵璧恼{解室里,王正平曾用3個小時梳理兩個茶農糾纏二十載的地界恩怨。其事后總結出“三遍傾聽法”:首輪疏導情緒,二輪理清事實,三輪聚焦訴求,要求做到“群眾傾訴不停,調解傾聽不止”。
當溫情注入剛性治理,基層警務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面對工傷索賠糾紛,王正平自費為傷者購置藥品;調解家庭矛盾時,他挽起褲腿幫留守老人干農活做家務。受此啟發,派出所推出包含“遞熱茶、挪座椅、送暖語、辦實事、留電話”的“五個一”暖心調解,衍生出“田間調解會”“民宿夜話”等特色調解場景。
數據顯示,2024年轄區糾紛警情同比壓降10.7%,近八成矛盾實現首次調解即達成和解。
如今,1600余名安吉民輔警正將“四心”理念轉化為治理效能:以責任心為“壓艙石”筑牢調解根基,用耐心作“聽診器”捕捉民生脈動,持熱心當“溫度計”溫暖脆弱心靈,執真心為“金鑰匙”開啟心結之門。
“群眾需求就是專業方向”,王正平那裝滿民情筆記的調解包,正在新一代民警手中傳遞。當萬家燈火映照藍盾徽章,“四心”工作法揭示的治理密碼愈發清晰——真正的平安,不僅在于街巷的井然有序,更在于百姓看見警燈時心頭自然升騰的安寧與信賴。這種植根民心的溫暖力量,正是新時代“楓橋經驗”最生動的縣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