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之畔,法治浪潮奔涌不息。
近年來,在溫州,一場以“法治”為底色的服務革新正悄然展開。從民營企業的“首席法務經理”駐點護航,到千家萬戶的“家庭簽約律師”貼心守護,從覆蓋城鄉的“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到全國領先的仲裁數字化平臺,溫州司法行政系統以企業需求和民生期盼為導向,構建起立體化、精準化、智能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法治護航企業發展:從風險防控到全鏈條服務升級
在甌海經濟開發區的浙江某眼鏡企業車間里,“首席法務經理”、浙江嘉瑞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曉正忙著審查一份出口歐盟的貿易合同?!斑^去一年,我們為企業排查出3處知識產權風險點,修訂了5類合同模板,涉案標的額超2000萬元。”林曉的工作,正是溫州“首席法務經理”制度的縮影。
作為民營經濟大市,溫州率先在全省推行民營企業“首席法務經理”工作方案,從全市律所遴選150余名律師志愿者,為規上企業和“小升規”潛力企業提供為期1年的公益法律服務。這些“法律管家”不僅承擔合同審查、法律培訓等基礎服務,更深入參與企業公司治理、股權架構設計、涉外貿易合規等“高階”事務,推動企業合規成本下降30%以上。2024年,全市“首席法務經理”累計開展法治體檢800余次,化解涉企糾紛420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超1.2億元。
產業鏈延伸到哪里,法律服務就覆蓋到哪里。針對鞋服、電氣、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溫州打造“產業鏈+法律服務”協同機制,在鹿城鞋藝小鎮、龍灣眼谷等產業集聚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組建知識產權、跨境貿易、金融合規等專業律師團隊,提供“政策解讀+風險預警+糾紛化解”全鏈條服務。2024年,僅知識產權領域就為企業辦理專利侵權仲裁案71件,幫助200余家外貿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
在商事糾紛化解領域,溫州創新“調解+仲裁+公證”多元機制,成立全省首個商事調解組織“甌越調解中心”,入駐7家基層法院開展訴前調解。2025年一季度,該中心受理案件756件,調解成功228件,涉案金額8600萬元,平均結案周期較訴訟縮短40%。同時,全國首個數據資源仲裁院——溫州數據資源仲裁院已辦結數據交易糾紛案件20件,標的額1.5億元,為數字經濟發展筑牢法治屏障。全市11家公證處成立公證調解中心,截至目前,已受理立案36761件,標的額約16.9億元,調解成功4260件?!肮C調解+賦強公證”化解金融糾紛工作法入選全省百大“楓橋式”工作法。
精準服務百姓民生:構建“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
“沒想到在家門口的黨群服務中心就能找到律師,幫我起草了離婚協議,還沒花一分錢!”鹿城區廣化街道居民王女士的經歷,折射出溫州“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的便民實效。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建成13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85個鄉鎮服務站、3664個村社服務點,配備“法律明白人”1.8萬余名,實現城鄉服務站點全覆蓋。
針對家庭法律服務需求,溫州試點“家庭簽約律師”機制,優先覆蓋多子女家庭、老年家庭等群體,提供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合同審查、法律文書代書等服務。瑞安市玉海街道5136戶家庭通過“點單式”簽約,享受到“一對一”法律指導,2024年該區域家庭糾紛調解成功率提升至85%。在鹿城區,律師團隊還將服務延伸至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累計化解物業糾紛1200余件,推動“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落地生根。
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始終是民生服務的重點。溫州建立“法律援助+社會救助”聯動機制,為殘疾人、老年人、退役軍人等開通“綠色通道”,2024年辦理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案件6000余件,挽回經濟損失超1.19億元。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全市設立179個新業態公共法律服務點,推出“暖新八大舉措”,覆蓋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20余萬人。鹿城區外賣配送行業調委會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工傷賠償、勞動關系糾紛300余件,涉案金額超500萬元,成為新業態勞動者的“維權港灣”。
在涉外法律服務領域,溫州依托70萬僑胞資源,打造“涉僑法律服務驛站”,推出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跨境糾紛“云端調解”等服務。2024年,全市辦理涉外公證40788件,通過遠程視頻為海外僑胞提供服務3146次,實現“一次不跑、全球通辦”,相關做法獲中央政法委肯定。
數字賦能與機制創新: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新生態
在溫州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在線”平臺上,一場跨國庭審正在進行:來自意大利的溫商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庭審,系統實時翻譯20國語言,電子卷宗同步流轉。作為首個多跨場景仲裁應用,該平臺已實現網上立案、遠程庭審、電子送達等全流程數字化,2024年線上電子送達2564件,辦案效率提升20%,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數字引擎”。
數據賦能不止于仲裁領域。溫州公證行業推出“華云在線公證”平臺,整合113項公證業務,實現“一鍵申請、一網通辦”,涉外公證“最多跑一次”占比達95%。龍灣區試點“遺產查詢處置”公證服務,通過部門數據共享,將辦理時限從20天壓縮至3個工作日,被列入浙江省委“微改革”典型案例。
在服務質量監管方面,溫州構建“全生命周期”閉環體系,動態組建600人專家團隊,對法律援助案件實行案前培訓、案中監督、案后評估,2024年案件優良率達92.38%,連續三年居全省首位。同時,創新律師“積分制”管理,將擔任“首席法務經理”“家庭簽約律師”等公益服務計入積分,在評先評優、培訓機會上優先傾斜,激發律師參與熱情。
法治宣傳同樣融入數字基因。“溫州普法”抖音號全年發布短視頻345部,播放量達2906萬次;“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引入AI智能系統,實現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高頻問題30秒響應,2024年累計解答咨詢14.3萬次,群眾滿意度96.69%。在永嘉縣,“法律明白人”用方言錄制普法微視頻,在農村文化禮堂循環播放,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從企業車間到百姓家門,從線下站點到云端平臺,溫州正以公共法律服務的“精準滴灌”,培育法治營商環境的“沃土”,澆灌民生幸福的“花朵”。截至2025年5月,全市律師萬人比達4.8,“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的城鄉社區覆蓋率大幅度提升,真正實現“法治觸手可及,正義就在身邊”。隨著“首席法務經理”“家庭簽約律師”等創新機制的持續深化,溫州正書寫著法治為民、服務發展的新篇章,為推進共同富裕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生動的“溫州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