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貴州山區薄霧繚繞,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莫雪偉帶著干警疾步穿過小鎮,在一處偏僻民宅前停下腳步。“余某,終于找到你了!”門開瞬間,失蹤數月的被執行人頹然癱坐,拖欠債主賈某的百萬債務終見曙光。
這個看似普通的執行案件背后,是吳興政法部門攥指成拳的聯合攻堅。
2023年,余某向賈某借款百萬后拒不歸還。雖經法院判決并發出執行通知書、限制消費令,余某仍購置豪車、維持優渥生活,而債主賈某卻因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最艱難的時候,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
這樣的場景曾是執行法官的“心頭痛”,吳興法院執行局局長婁亞龍坦言,以往60%的拒執線索因證據標準爭議擱淺。轉機出現在2024年初,吳興區公安分局牽頭打造的“公檢法拒執案件辦理協同體系”,在輕微犯罪綜合治理中心落地生根。在這個集法檢公司辦案專區于一體的“聯合指揮部”里,法官、檢察官、警官同臺辦公,墻上電子屏實時更新案件進展,桌上《拒執類案件辦案指引》統一了案件移交、立案、起訴標準。
“余某案就是試金石!”吳興公安法制大隊大隊長周泉指著會商記錄說。
日前,在余某案的研討會上,法官指出其名下有車卻拒不交付,檢察官要求補充實際占有證據。依托新機制,公安機關憑借法院協查手續,調取余某使用車輛的證據;此后,通過情指中心的合成作戰,半小時內即鎖定余某在貴州的行蹤,并查詢到他一直正在使用車輛的相關信息,為法院認定他拒不交車、賴賬不還補充證據。次日,莫雪偉便帶著鐵證踏上追查之路,從發現線索到執行完畢僅用7天。
高效協同源于機制創新:線下設立“辦案專員”制度,公檢法業務骨干聯合辦公;線上搭建全省首個“打擊拒執一件事”數字化平臺,案件材料通過“浙政釘”實時流轉。原本需輾轉三部門、耗時月余的流程,現在線上48小時即可完成。“如同打通任督二脈。”莫雪偉感慨。
這種協同成效明顯:2024年至今,吳興區拒執案件立案率提升50%,審查時效壓縮48%。截至1月,2024年積案全數清零,22名嫌疑人被移送起訴,1130萬元“紙上權益”轉化為“真金白銀”,守護70余名群眾“錢袋子”。
“過去我們像三支各自瞄準的箭,現在合成一支穿甲箭?!敝苋@樣形容改革成效。隨著賈某工廠機器再度轟鳴,這場政法聯動的“拒執戰”不僅挽救企業于危難,更重塑著“守信者暢行、失信者難行”的法治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