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慶元縣淤上鄉石壩村的秸稈基料化低碳循環產業園內一派繁忙。溫控大棚里,試種成功的草菇撐起“致富傘”;不遠處,秸稈收儲加工服務中心建設正酣。這個投資500萬元的產業園,即將完成閉環,“秸”盡其能。
曾經,“秸稈去哪兒”是困擾淤上鄉的老大難問題。2024年,省司法廳掛職干部、鄉黨委副書記李佳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草菇種植與秸稈處置存在產業契合點。
“當時省里剛出臺秸稈綜合利用政策,試點項目最高能爭取500萬元補貼,我就想必須幫淤上鄉拿下。”李佳說,經過5個月精準對接,淤上鄉成功爭取到這個麗水市唯一的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
聽民情、訪民意、解民憂、暖民心,這不僅是李佳扎根淤上鄉的工作寫照,也是省司法廳結對幫扶行動的鮮活注腳。
2019年2月,省司法廳與淤上鄉開啟新一輪結對幫扶,重點聚焦塘根村發展。六年來,幫扶工作組圍繞“幫扶地所需、司法廳所能”,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0余萬元,實施道路硬化、飲用水改造等13個民生項目,推動曾經的省級地質災害重點村實現從“避災搬遷”到“安居樂業”的精彩蛻變。
走進塘根村,深藍色光伏板與粼粼魚塘相映成趣。這個由省司法廳2022年投資235萬元建設的“漁光互補”項目,今年又獲“一事一議”資金支持擴建。
“頭頂發電、水下養魚”,塘根村黨支部副書記周廣榮掰著手指算起了經濟賬:“結對幫扶前,村集體收入才16萬元,2024年突破75萬元,翻了兩番還不止!”
此外,隨著村主干道硬化工程納入2024年鄉村振興項目,一條全長3000米、連接塘根新村瓦窯平至世平下的農林產業路平整鋪開。竹筍、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順利出山,預計年帶動農民增收15萬元以上,讓山貨真正變成“致富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⒓夹g留下來,把人才帶出來,也是省司法廳對淤上鄉最長效的幫扶。
通過“駐村走親”機制,司法干部與村民共同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常態化開展“法治夜學”“以案釋法”等活動,助力淤上鄉矛盾化解成功率達99%;同步推動“支部聯建+法治賦能”模式,建成塘根村法治文化陣地、“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等載體,讓本土干部在法治鄉鎮樣板打造中提升治理能力。
如今,淤上鄉不僅獲評“反邪教”省級先進集體、省級“紅色根脈強基”示范鄉鎮,更形成了一支帶不走的法治人才隊伍和技術骨干力量。
這一理念更延伸至教育幫扶領域。自結對以來,省司法廳機關黨支部與淤上鄉困難家庭學生“一對一”結對幫扶,并聯系社會愛心人士資助貧困學子上大學,共走訪慰問30戶困難家庭和50名學生,發放12萬元慰問金,為寒門學子鋪就求學之路。
幫扶有期,情誼無價。從產業造血到法治強基,從基礎建設到教育扶智,省司法廳的幫扶既有“溫度”更有“深度”。李佳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淤上發展,讓幫扶成果長久惠民?!倍粮宓姆ㄖ挝幕瘡V場上,新刷的標語格外醒目——“法治護航共富路,陽光照亮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