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公安廳傳來消息,到目前全省109所高校的168個校區已建成“校警驛站”126個,實現了全省高校全覆蓋。
據了解,去年6月起,全省公安機關聯動教育部門、高校等創新打造實體化“校警驛站”,進一步營造安寧和諧的“平安校園”環境。
“校警驛站”長什么樣子,有哪些功能?近日,記者走訪了我省幾所高校里的“校警驛站”,一探究竟。
“很親切”
浙江萬里學院里的“校警驛站”,長得“很親切”。
“校警驛站”設在人流量最大的主教學樓入口位置,外形跟“和諧號”高鐵列車車頭有幾分相似,顏色是師生們喜愛的“萬里藍”。
推開門,一名女生正和法學院學生輕聲交流著,“一大早,宿舍里其他兩名同學鬧矛盾,怎么勸勸他們?”在“校警驛站”里“坐鎮的”,很大一部分是法學院學生,他們受理各類宿舍矛盾、權益爭議等。“‘調解員’懂得挺多,而且和我們差不多年紀,交流起來沒有壓力。”這名女生告訴記者。
另一邊,駐校民警何新山把帶來的各類糖果擺滿工作臺,分享給前來找他的學生們。何新山講起話來慢條斯理,但他前陣子卻辦了一件很有“速度”、而且讓全校師生拍手叫好的事情。學校師生有大量補換身份證的需求,但以前要跑到校外1公里外的派出所辦理,何新山為了方便大家,忙前忙后幾個月,成功申請來了一臺自助身份證補辦機。
這個成立于去年10月的“校警驛站”,如今除了可以受理居民身份證業務,也提供戶籍管理咨詢、無犯罪記錄查詢、糾紛調解等服務。去年底,本科畢業生小李因為身份證丟失,無法參加研究生招生考試,“校警驛站”啟動了“綠色通道”,半小時就協助小李完成臨時證明辦理。“那天風很大,感覺樹都快被吹倒了,驛站民警頂著風帶我去蓋章,那背影,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比缃瘢@張臨時身份證明,被小李珍藏在了畢業相冊里。
“很快速”
紹興文理學院里的“校警驛站”,長得“很快速”。
這家“校警驛站”在全省最早投入使用,1000平方米,有12個獨立空間,包括警務大廳、黨員服務中心、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談心談話室等。在這里,事項辦理起來,都“快馬加鞭”。
幾天前,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學生汪婷婷上完夜課回宿舍,途中發現一處路燈壞了,便拿出手機,在“校警驛站”智慧安保APP上報了該情況。次日一早,汪婷婷上早課途中,就看到有工人架起梯子在維修路燈。“APP里設置了‘一鍵報警’功能,接到報警,驛站里的值班人員會在1分鐘內聯系學生、3分鐘內抵達現場?!睂W院安全保衛部長王勇介紹。
在驛站里辦理業務,速度也是按“分鐘”計算。比如,辦理出入境業務——師生在驛站里的一體機上進行身份確認后,再按壓指紋、拍照、繳費,就完成了申請,整個過程3分鐘左右。駐校民警張文生說,今年4月,驛站舉辦了出入境證件辦理專場,100多名師生3小時內就完成了出入境業務辦理。
校園里的案件處置速度也很快。去年,驛站接到區反詐中心預警:學校里有個老師買了價值50萬元的黃金條,要寄往深圳。當時,黃金條已轉運至蕭山機場的貨機上。驛站民警查閱了上課記錄,發現該老師正在某教學樓內上課,手機關機,于是迅速趕到教學樓里對其進行勸阻。另一邊,反詐中心啟動緊急止付程序,中途攔截了這批黃金條。
“很融合”
杭州濱江高教園區里的“校警驛站”,長得“很融合”。
這個“校警驛站”的地理位置有些特殊,位于中醫藥大學、杭州醫學院、機電大學、藝術職院、商業職院等高校的師生生活區。它的出現,打破了高校間原先“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
驛站重新構建了公安、高校、社區“三級”響應體系,除了實時聯動,三方還每月開一次共商會,對校園周邊高發案件、交通擁堵等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去年,濱江區公安分局用無人機巡邏時發現校園周邊存在交通堵點,驛站接通報后迅速聯動地面警力和學校安保,在8分鐘內疏通了車流。
對于學生矛盾糾紛,驛站專門設立了“學生專屬調解通道”。去年,中醫藥大學和機電大學的學生因籃球賽發生爭吵,驛站啟動跨校調解,民警、雙方輔導員及學生代表一起協商,很快化解了矛盾。因為這件事,驛站還推動建立了“校際體育賽事規范公約”。
驛站把各高校的資源進行了整合,比如中醫藥大學的心理輔導資源好,驛站就組織他們為其他院校學生提供跨校心理咨詢服務。驛站還通過“平安志愿隊”吸納各校學生參與治理。比如,警察學院學生組建“義警巡邏隊”,每周輪班協助其他院校夜間巡邏;藝術職業學院學生創作反詐情景劇,在各高校巡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