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盲盒好漂亮!”近日,在紹興市越城區魯迅故里景區的一家文創店鋪,兩個小朋友興奮地指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盲盒,游客張女士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爽快地付了款。小朋友急不可耐地拆開盲盒包裝,發現里面竟是黃酒!“老板,酒怎么能賣給小孩子?必須退貨!”張女士又驚又怒,當即要求退款。但商家卻態度強硬:“商品售出概不退換,再說了,付款的明明是大人??!”雙方爭執不下,張女士一氣之下撥打了投訴電話?! ?/p>
接到投訴后,“大先生”調解室調解員張敏在電話里迅速了解情況,并安撫張女士的情緒,隨后趕往當事店鋪。一到那里,張敏一眼就發現了問題所在——包括盲盒在內的酒類商品雖然單獨擺放,但未設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的明顯標識,存在明顯的管理漏洞?!案鶕覈闯赡耆吮Wo法相關規定,酒類銷售必須明確標識且嚴禁向未成年人單獨售賣,商家的行為已經違法?!睆埫魢烂C地說。在她的普法和勸導下,商家認識到錯誤,同意退貨退款。之后,張敏又從市場監管所取來“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標識,協助商家張貼在了醒目位置?!?/p>
這起小小的盲盒糾紛,在張敏的調解下,不僅成功化解,還為周邊商家都敲響了警鐘。
作為紹興的文化地標,魯迅故里景區承載著游客的游覽需求,同時也是本地居民的生活社區。這種“文旅場景”與“生活場域”的雙重屬性,使得這里的消費維權爭議、噪音擾民等問題頻發,而居民與游客之間的生活習慣差異,也時常演變為具體的矛盾沖突。
“大先生”調解室就設在魯迅故里景區內,是越城區塔山街道在“和·塔說”調解品牌下設立的調解室,秉持“甘為孺子?!钡木穹杖罕?、化解矛盾,專門處理景區與社區交織的各類糾紛。調解室由熟悉社情、精通法律的調解員駐點,確保糾紛“發現即調處”,避免矛盾升級。除了調解糾紛,“社景融合”的創新模式把民意收集、議事協商等也融入進來,將社區治理與景區管理緊密相連,既維護了景區秩序,又保障了游客和居民權益,真正實現了“矛盾糾紛不出景區”。
“大先生”調解室的創新實踐,在越城區并非個例。越城區深諳“矛盾類型不同,調解方式也需因地制宜”的道理,在各地打造了特色鮮明的調解品牌。迪蕩街道在世茂廣場設立商睦站,消費糾紛不出商場就能化解;靈芝街道的“八字橋”調解室由街道總工會、人社站常駐輪值,去年為快遞小哥等追回薪資420萬元;鑒湖黃酒小鎮警務室里的“酒坊評理堂”讓旅游投訴先由網格員、經營戶、市場監管三方聯調再司法確認,糾紛數明顯下降……如今13個鎮街全部建成統一標識、統一流程、統一數據回流的特色調解室,織成15分鐘調解服務圈,使得糾紛在當地吸附、在萌芽中化解。
這些各具特色的調解室,在功能上精準對接轄區需求,組成了“一鎮一品”的調解矩陣。同時,這些調解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全面嵌入全區調解體系。越城區以區綜治中心為總樞紐,將分散在各地的調解力量串聯起來,實現矛盾糾紛的統一受理、分類流轉、協同化解,驅動“行政管理引領、行業力量支撐”模式高效落地。今年以來,全區各級調解組織已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760件。
未來,越城區將持續強化綜治中心統籌協調功能,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讓特色調解成為越城基層治理的“金字招牌”、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越城綻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