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打贏了,錢卻沒拿回來,為什么?有的是執行案件根本找不到人,有的是財產處置存在困難,還有的是被執行人真的沒錢履行……執行案件千差萬別,但都承載了老百姓對勝訴權益兌現的期待。
從2020年開始,浙江法院貫徹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和浙江省委“最多跑一次”改革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不斷健全切實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四年過去,浙江法院執行收案量、涉執信訪量持續下降,自動履行率、執行完畢率不斷上升,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全民協同”
拖欠合同款項拒不履行,公司老板玩起“躲貓貓”。近日,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到某公司突擊執行卻撲了個空,于是向轄區內錢江世紀城派出所申請協助布控。不到5分鐘,被執行人股東田某便主動現身,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
“雖然近年來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在‘查人找物’上還是有提升空間,被執行人無法聯系,甚至上門也找不到的情況在執行中并不少見?!笔捝椒ㄔ簣绦芯志珠L俞劍鋒坦言。在蕭山,經區委政法委協調,蕭山法院與公安建立聯動事項清單,明確信息查詢、財產查控、布控拘留、局所對接、拒執打擊等五大協作細則。
執行工作從來不是靠法院一家單打獨斗就行,而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部門、流程、環節的銜接,比如了解被執行人情況要去鄉鎮街道、村社調查;房子查封拍賣,涉及國土、住建、國稅等部門;查找躲藏的被執行人行蹤需要公安協助……
為此,浙江法院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加強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多方協作,推動執行聯動化、信息化水平再上臺階。目前,全省已建立建成覆蓋不動產、股權、車輛等主要財產形式的網絡查控系統,近2000家單位協作事項一網通辦,構建了橫向聯通相關職能部門的一體化多跨協同聯動機制。同時,全省已有80多個縣(市、區)黨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執行“一件事”改革并印發專門文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人大監督、法院主辦、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大格局。
如今,執行人員查人找物不再局限于“登門臨柜”——在諸暨,法院協同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10多個部門,“一網通辦”“一次辦結”全部司法拍賣相關事項;在溫州,“警法”聯動創新市域“云執車”模式,實現“一地布控、市域協作、就地扣押”,處置效率提升50%以上……2023年,全省法院執結案件32.7萬件,平均執行結案用時同比提速10.8%,案款發放平均用時同比提速31%。
向難案“出擊”
“老林回來了,人就在村委,你們趕緊過來!”被執行人突然回村,麗水市縉云縣七里鄉黨委書記應建軍第一時間給縉云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打去電話。
老林是七里鄉某村村民,10年前向同村的老杜借了13萬元后遲遲沒還。法院查詢發現老林名下沒有任何財產,行蹤也飄忽不定,這個執行案子一度被放進了縉云法院的“終本”庫里。
2021年,麗水率先打響由黨政領導帶頭包案、各級黨組織層層發動、市縣部門高效聯動、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的“終本出清”攻堅戰——每隔一段時間,各鄉鎮書記就會從法院領辦一批執行積案,再分派給各村社書記具體落實,各村社干部、基層網格員等群體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查人找物、引導履行。
“從法院那邊領到本鄉的被執行人名單后,我們就一直讓村里人‘盯’著他呢?!睉ㄜ娬f,“人只要回來了,案子執行的希望就大了?!鼻安痪?,老杜終于收到了13萬元欠款,并順利做完了心臟手術。
書記牽頭抓總、帶頭示范,各級黨委真正將執行破難作為推進社會治理分內事,麗水做法走向全省。2023年,全省終本案件“清庫”10.68萬件,到位金額320.6億元。
2024年5月,省兩辦印發文件,進一步明確建立黨委政法委牽頭組織協調、有關方面層層發動攻堅、疑難復雜案件領導帶頭化解、法院主辦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終本出清”工作機制,強力助推黨委領導下的“終本出清”向縱深推進。
此外,針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和長期未執結案件,浙江法院創新工作方式,積極開展交叉執行,強化監督管理,提高執行質量和效率。2023年,省高院修訂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指定執行、提級執行工作的意見》,健全提級執行、指定執行、協調執行等交叉執行常態化工作機制。
不久前,象山縣人民法院將一起標的300萬元的執行難案報請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級執行。該案被執行人名下有財產,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產權不清等難以處置,寧波中院另辟蹊徑,跳開案涉不動產的司法處置,從被執行公司的股東入手,從公司存續、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最終成功引導股東主動出力解決了公司被執行的案件。敢于向問題開刀,敢于向困難亮劍,充分彰顯了浙江法院切實解決執行難的決心。
從源頭治理
“您的案件已進入本院督促程序,請及時按照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履行義務……”案子判決一生效,被告王某就收到了長興縣人民法院“執源治理”在線應用發來的督促履行短信。幾分鐘后,村書記也向王某打去電話,了解具體情況并詢問有沒有履行困難。
“一般案件在判決后,只有當事人申請執行立案后,法院才會開展相關工作。但這時候,被執行人往往對法院已經有了對立情緒,不利于執行開展?!遍L興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余有國介紹,實踐中,有很多被執行人在當下沒有履行能力時,常常會躲避抗拒執行。事實上,在被執行人確有困難,但主動誠信申報財產,拿出積極履行態度的情況下,法院也會協同各方一起幫助其渡過難關。
“聚焦執源治理,促進誠信體系建設”,是執行“一件事”改革的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在黨委領導下,全省各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執前督促、執行和解等,有效推動執行案件從源頭化解。
杭州、溫州等地法院也紛紛探索推進“預罰款”“預拘留”等執前督促機制,由執行人員參與訴前、訴中調解,一攬子化解矛盾,加快案件履行。
湖州在長興試點建立縣級部門、鄉鎮街道、村社“三級聯動”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將執源治理工作指標納入全縣(區)平安鄉鎮創建考核體系,由村鎮和相關部門協助開展約談督促、執行和解等工作。2023年以來,長興縣已有703名義務人主動找到村居要求履行義務或與申請人和解,其中672件促成寬限或和解,12起因義務人年老、殘疾等失去履行能力的案件退出執行程序。
“執行難是社會諸多矛盾在司法領域的綜合反映,本質上反映了社會治理體系、誠信體系的不健全?!笔「咴焊痹洪L、執行局局長危輝星表示,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統籌運用制度創新、數智賦能等變革方法,將執行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以實現“自動履行為主、強制執行為輔”的執行工作新局面,推動實現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23年,全省受理執行案件從五年前的全國第二位降至2023年的全國第12位,降幅全國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