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個守護平安的“警察夢”么?如果有,可以加入“紅楓義警”!
從楓橋經驗陳列館出發往西,沿著古香古色的孝義路,便可以看見一幢五層小樓矗立在街角醒目處。這是今年5月建成的“紅楓林”義警服務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紅楓林), 最近已經成為楓橋鎮一個新的熱門打卡點。
紅楓林是全國首家義警發展類慈善組織,致力于推動平安類社會組織體系化專業化發展。紅楓林因何而產生,又如何幫助“小苗”成為“參天大樹”?讓我們帶著好奇一起走入這片“紅楓林” 。
栽下一棵紅楓樹:商店老板成“義警”
在楓橋鎮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紅楓義警”。
今年60歲的陳榮周是“紅楓義警”協會的會長和發起人之一,也是“新楓橋人”。1992年,陳榮周和妻子來到楓橋鎮,經營一家日用品商店,生意一做就是30多年。
陳榮周說,楓橋百姓既是他的家人,也是他的衣食父母。正是因為如此,陳榮周想用自己的力量回報楓橋鎮,2013年,他和幾名小店店主組建了一支志愿者隊伍,取名紅楓志愿者協會。
后來,在楓橋派出所民警趙信的鼓勵下,2017年7月21日,紅楓志愿者協會正式更名為“紅楓義警”,平時協助派出所開展治安整治、民間糾紛調解等工作,成為楓橋鎮的“新警力”。
2022年,臺風“梅花”來襲期間,陳榮周帶領著12名隊員主動聯系了楓橋派出所副所長呂彭濤:“呂副所長,我們家中都安頓好了,申請加入抗擊臺風工作中!天災無情人有情,我們也是楓橋一分子,應該站出來!”
呂彭濤記得很清楚,陳榮周和隊員們帶來了沖鋒舟、救生衣等專業裝備,和一線抗擊臺風的民輔警們一起,戰斗在風雨中。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僅用了5個小時就完成了全鎮危房住戶轉移。“雖然一夜無眠,但有他們的幫助,心中總是涌起陣陣暖意?!?/p>
如今,紅楓義警的隊伍已經從當初的幾個人發展到了目前的166人,并且仍在發展壯大中。更可喜的是,在紅楓義警的引領示范下,楓橋鎮逐漸產生了平安類社會組織11個,志愿者們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邏、矛盾調解、矯治幫教、安全防范等工作,成為一道亮麗的平安風景線。
匯聚一片紅楓林:社會組織共成長
紅楓義警的帶動效應是明顯的,但越來越多的平安類社會組織的成立,在給楓橋鎮的社會治理注入新的力量的同時,也面臨著后續發展的諸多問題。
“自2017年紅楓義警成立以來,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學習,但是他們都發現有一個問題,很多組織建立起來以后活力不強,面臨著凝聚力不夠、發展方向不明確、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諸暨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楓橋派出所所長陳偉鋒說。
為了更好解決這些問題,幫扶有需要的平安類社會組織成長,今年5月,楓橋派出所牽頭,與楓橋鎮政府聯合,在楓橋鎮的孝義路,騰出了一幢5層樓的閑置用房,建起紹興市首家樞紐型社會組織,即“紅楓林”義警服務發展中心。
“我們是一家初創的社會組織,申請加入紅楓林,希望能在團隊建設和資源鏈接方面幫我們一把……”今年7月中旬,諸暨市旭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桂蘭向紅楓林提交了入駐申請書。很快,紅楓林的運營組織——和暖社服中心就對張桂蘭提交的活動資料、執行情況等開展了評估,并著手準備專家評審和入駐簽約事項,入駐之后紅楓林將提供免費服務。
雖是免費服務,內容卻非常豐富。和暖社服中心項目孵化負責人周旦霞介紹,針對初創期社會組織,中心將提供制度建設、實踐指導方面的幫助;成長期社會組織,會幫助找準組織發展路徑;成熟期社會組織,則會在資源鏈接、品牌建設方面予以支持。
陳偉鋒形容,這就相當于給平安類社會組織搭建了一個平臺,每一個前來“進修”的“學員”,終將匯聚成服務社會的一片森林?!懊恳晃涣x警都是一片紅葉,每一個社會組織都是一顆楓樹,那么我們所有社會組織匯聚到這里,就形成了一片紅楓林?!彼f。
紅楓義警、調解志愿者聯合會、藍天救援、楓橋大媽……截至目前,已有9支社會組織入駐紅楓林。紅楓林也推出了少年義警隊伍、金牌調解薪火傳承、平安五防、家事工作室、楓橋好鄰舍、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等多個代表性項目。
紅楓樹的種子也播撒到了全國各地,像內蒙古興安盟就有一支110人組成的“紅楓義警”志愿者隊伍。從紅楓義警到紅楓林,從一顆種子到一片樹林,正如“楓橋經驗”在全國遍地開花一樣,紅楓義警的公益精神也在慢慢從楓橋鎮輻射至諸暨市、浙江省乃至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