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3年度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金華獲評營商環境滿意度排名前十、營商環境口碑前十地級市。
法治作為評價的重要維度,如何打造人民滿意的一流營商環境?近年來,金華法院以強化能動司法為動力,以精準保護為重點,以創新協作機制為抓手,交出了破題攻堅的法治答卷。
“輸氧玻璃罩”機制:激發企業造血活力
“是法院的‘輸氧’給了我們再拼一把的勇氣?!苯眨患颐駹I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
浙江某園林公司因合同糾紛被起訴,法院判決其償還拖欠的379萬元工程款債務及利息。2022年11月底,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執行。
執行前,該民營企業已中標重點項目工程,計劃工程結束能償還部分債務,但因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面臨賬戶凍結、生產資料查封的風險,企業經營受困,重點項目也將受影響。
據悉,該企業曾多次承接過市政園林工程項目,但近年來流動資金周轉緊張。
婺城法院及時啟動“輸氧玻璃罩”機制,聯審研判該公司發展良好且具有潛在償債能力,公司也及時向法院書面報告基本情況、償債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材料。
執行法官將公司詳細情況及研判結果告知申請執行人,修正其對被執行企業履行能力的認識偏差,提升對償債方案的認可度。
對此,申請執行人同意給予寬限期,法院依照雙方需求,對企業生產資料進行“活封”,保障經營,并監督工程進度和相關賬戶資金。
通過“信任修復”“履約分析”“定制措施”的“輸氧和解三步走”方法,雙方達成分期履行和解協議,在“玻璃罩”監管中,被執行企業已按約履行7期共計330萬元,重點項目也如期順利完工。
案件的圓滿解決,既有力保障了申請執行人的權益,也讓被執行人感受到執行“溫度”和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
金華法院精準聚焦經濟發展的法治需求,厚植法治化營商環境厚土。通過構建能動執行“輸氧”體系、首創“玻璃罩”監管體系,推動61件案件達成執行和解,履行到位5.61億余元,其中10家成為納稅優勝企業,帶動1萬余人穩定就業。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護航高質量發展
“聚焦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做深做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讓更多企業安心搞經營、放心謀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之路輕裝上陣、大膽發展一直是我們在探索并為之踐行的重要課題?!苯鹑A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陳立偉介紹。
如何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金華法院并不局限于現實,而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網絡合法權益。
網絡平臺“二選一”行為近年來廣受社會關注和熱議,此類行為既與反壟斷法中的排他性交易相關,也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全國第一起涉及互聯網平臺“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在金華中院一審審結,該案入選浙江法院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件。
兩家大型外賣平臺“餓了么”與“美團”互訴,為獲取獨家交易機會,綜合運用調整收費優惠比例以及不允許附加服務、不簽協議、強制關停店鋪等懲罰性手段,誘導、強迫平臺內商戶不與其他平臺合作。金華中院以是否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為落腳點,在綜合評判被訴行為對經營者、平臺商戶、消費者多元主體利益影響的基礎上,認定外賣平臺強制“二選一”行為違反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作出一審判決,切實遏制了互聯網平臺惡性競爭。
在數字經濟駛入“快車道”的過程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應當協同發展。金華中院民三庭健全知識產權審判機制,推進“三合一”改革,以守護科技創新為主線、維護公平競爭為重點,做實府院聯動,推動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202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破產重整:盤活資產保民生
“2015年買的房子,等了這么多年,房子終于交付了?!苯?,在武義縣的上頂錦苑房地產項目一期別墅交付現場,一名業主難掩激動之情。
項目于2011年由浙江上頂置業有限公司啟動,總套數625套。2014年,項目資金鏈斷裂,公司經營困難,房產無法正常交付。
2021年10月,債權人以上頂置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武義縣人民法院提出破產預重整申請??h委、縣政府高度關注重視,成立由政府、法院等各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
破產案件受理之后,武義法院立刻成立專門小組,通過實地走訪并充分征求自救工作小組、債權人、債務人的意見,提出創新工作機制,啟動“預重整”維護企業的運營價值。
2022年3月3日,武義法院根據上頂置業的申請,依法裁定上頂置業轉入破產重整程序,對預重整方案與重整方案的有序銜接提供法律保護。
重整程序中,管理人靈活采取出售式和“自救”式相結合的方式籌集資金。通過司法拍賣,將剩余房源以1.26億元的價格一次性拍賣成交,為項目積累了后續建設資金,保障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從重整計劃批準通過到資產拍賣完成僅用時19天。
歷時多年的“爛尾樓”,最終在武義法院的司法護航下,“重生”為如今設施齊全的宜居住房。
近年來,金華法院立足破產審判救治功能,創新重整模式,持續推進企業破產“預重整”機制,在前端有效化解企業風險。2021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受理企業預重整案件34家,重整成功27家(含1家上市公司),案件受理數和成功數均居全省第一。
“以外調外”: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普通商貿解紛暢通無阻的同時,涉外調解更是被按下了“快捷鍵”。
今年以來,金華積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外貿出口保持強勁勢頭。作為“世界超市”的義烏,涉外糾紛不可避免。
“以外調外”作為化解涉外糾紛的不二法寶,登上了義烏市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的“舞臺”,努力讓中外當事人“不走、少走、快走訴訟流程”。
在一起訴中涉外糾紛中,被告是尼日利亞籍外商,僅會說英語且聽不懂中文,原告義烏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則對其申請了限制出境等措施。庭審中,面對雙方40萬元的心理價位差距,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怎樣打破僵局?當地聘請英語能力較強的尼泊爾籍調解員杰克及物流行業調解員蔣克興分頭調解。
杰克從被告能理解的契約角度解釋原告提出訴求的合理性,蔣克興則從行業規則角度向原告說明可以適當減少訴請的合理性,加上法官遠程指導,雙方從40萬元的差距逐漸縮小為20萬、10萬、1.2萬元,直至達成和解協議。
“一起涉外民事糾紛從立案到執行,需要多久?可以是6個月,也可以是4小時!”拿著具有執行效力的和解協議,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余老板高興地說。
2023年11月6日,義烏市“以外調外”涉外解紛工作法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金華法院圍繞省委部署實施的三個“一號工程”,以審判執行工作為核心,把司法服務優化營商環境融入人民法院執法辦案全過程,用心用情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善意文明執行、精準知產保護、提升破產審判質效、推動涉外糾紛多元化解等工作,積極營造支持企業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讓各類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