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發展的宏大進程中,平安建設始終是基石,關乎民生福祉與區域發展的全局。近日,嘉興市秀洲區召開建設更高水平平安秀洲工作會議,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全面部署平安建設新任務,為區域的長治久安與繁榮發展錨定方向。
平安秀洲建設21年來,秀洲區秉持“大平安”理念,砥礪奮進、碩果累累,連續20年交出高分答卷。這份持之以恒的堅守與突破,鑄就了秀洲堅實的平安根基。
筑牢安全底線:平安環境持續優化
秀洲區始終圍繞提升群眾安全感這一核心目標,全方位、多層次發力,持續改善全區社會治安環境。2024年,秀洲區深入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利劍·風暴”冬季攻勢等專項行動,成功摧毀一批犯罪團伙,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活環境的安全與穩定。在反詐工作方面,全區縱深推進反詐人民戰爭,電詐發案、案損數同比分別下降3.6%和10.1%,電信網絡詐騙發案數達到近5年來的最低值。
在交通安全領域,秀洲區發起兩輪交通安全“百日攻堅行動”,高質量完成190處“星光工程”點位、90處路口標準化改造,極大地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系數;創新貨車聯動共治機制成效顯著,涉貨車交通亡人事故同比下降40%,交通事故亡人數同比下降11.9%,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數降至近10年來最低。
在消防安全領域,秀洲消防積極推行“1+X”建隊模式,成效顯著。全區各類災害事故平均首戰到場時間大幅縮短約30%,現場處置時間減少約40%;同時,制定并出臺《鎮、街道專職消防隊和前哨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秀洲區專職消防隊前哨站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精心構建“1+2+4+7+25+N”的城鄉“10分鐘”滅火和應急救援體系。
在應急安全工作中,區應急管理局深入推進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建設,搭建秀洲特色“四組兩隊”組織架構并獲全省推廣,在全省率先單獨設立應急消防管理機構,7個應消站按一類站提質升級并100%通過市級驗收,洪合鎮入選省政府民生實事應消體系建設三個最優點位之一。
社會治理創新: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
治理需求群眾提、治理手段群眾認、治理方式群眾選、治理工作群眾推、治理效果群眾評……運秀社區“紅運WE家”是秀洲區高照街道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探索的縮影。從“善治清合力”秀清模式、“藍領公寓”新義模式、到“紅運WE家”運秀模式,秀洲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完善。如今,小區環境提質提檔、矛盾糾紛日益減少、鄰里關系更加和諧。
秀洲區的社會治理創新,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的新階段,全力構建并優化“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區域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推動“141”基層治理體系向縱深發展。
新塍鎮火炬社區深耕“五群”工作法,打造全區首個社區級一站式中心,不斷夯實基層底座。王江涇鎮智能家居產業園基層治理聯動工作站在服務中融入警務,在警務中探索韌治、在韌治中提升平安。新城街道創新實踐“三治”融合+新途徑,科學謀劃構建“1+8+N”韌治體系,將社區黨建聯建與社區周邊的“環樓宇”治理有機融合,賦能社區服務提質升級。
秀洲“紅馬甲”、平安大走訪這些平安秀洲的“寶典”,在2024年被賦予更豐富的形式,比如冬季平安大走訪,區級機關干部奔赴基層,參與“平安三率”、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宣傳,帶動全社會共建共享平安秀洲。
依托條塊聯動的系統集成效應,秀洲區切實落實鎮(街道)及各部門平安建設責任,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全力以赴防風險、保穩定、護平安。
法治護航經濟:以“大平安”促“大發展”
經濟發展與平安建設相輔相成。秀洲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早在2018年,嘉興市首家檢商服務工作站落地秀洲,搭建起檢察機關與民營企業溝通的橋梁,助力企業健康發展。區公安分局以“共富、共治、生態”三大警務為抓手,組建“秀安星”為企服務團隊,推行“一企一警長”服務機制護航發展。區法院依托“民聲一鍵辦+共享法庭”,打造安心驛站,統籌源頭治理和立案規范化,實現群眾訴求一次性化解。全域推進“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將公共法律服務延伸至產業園區,建立6個工業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廠門口”法律服務。
對于科技創新型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是核心競爭力。秀洲區通過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通道,縮短維權周期,降低企業維權成本,讓企業能夠安心投入研發創新。根據光伏、新能源、醫療、物流、電商等不同行業需求重點,秀洲區為企業提供符合切實需求的綜合法律服務,2024年開展涉企法律咨詢3820件、專題講座140余場次、普法宣傳94次。
此外,秀洲區推行“綜合查一次”改革,在城市運行、市政等領域,開展雙隨機、重點專項等執法檢查,提升執法質效;實施“差異化”監管,拓展信用監管信息應用場景,根據經營主體信用風險評分實施分類監管,對信用良好企業實施“免檢”服務,做到重點領域專業化評價、差異化監管;創新企業信用修復一鍵辦,開發“秀信馳復”信用修復小程序,實現“不出戶、零次跑、零見面”即可申請信用修復,2024年全區共修復17家企業信用,為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