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黃巖區作為“模具之都”,塑模產業專業性強,因質量或技術爭議引發的模具糾紛日益凸顯,黃巖區法院秉持數字賦能、協同共治理念,聚焦模具糾紛痛點,整合專家資源與數字化手段,構建起特色鮮明的解紛體系,推動模具糾紛化解駛入“快車道”。
數字賦能流程,構建“一站式”解紛樞紐
“原以為要打跨省‘持久戰’,沒想到專家線上會診就解決了!”湖北省天門市某公司負責人對黃巖區法院的“云端解紛”模式贊不絕口。2024年底,該公司因某模具廠生產的模具出現脫模異常、滑塊斷裂問題,向法院提起訴訟。由于模具行業專業性強,傳統解紛面臨鑒定費用高、跨省舉證成本激增以及企業需抽調技術骨干配合訴訟、影響生產經營等難題,雙方就模具質量爭議陷入僵局。
在征得雙方同意調解后,黃巖區法院聯合企服中心、司法局等部門啟動“云端解紛”模式,邀請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和模具行業龍頭企業會商會分析案情,根據涉案模具細分領域,選定省級模具專業帶頭人任建平和公元集團公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愛平兩位專家協助調解。通過視頻連線,專家對照合同、三維動態設計圖紙和產品實物分析指出,模具圖紙存在細節問題可能影響質量。經過9小時專業解讀與溝通,雙方議定由專家指導微調設計圖紙、二次加工模具,并委托第三方企業試模驗收。至此,這起跨省模具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為破解異地模具案件周期長、成本高的難題,黃巖區構建異地糾紛“一站式”化解機制。通過匯聚區域解紛資源,暢通企服平臺和模具產業大腦對接渠道,將涉模具訴求收集辦理、專家庫管理應用和糾紛調處全鏈納入線上流程,打造沖壓模、塑料模、鍛造模等6個板塊,豐富線上調解模式,變“線下審理”為“線上辦理”,推動涉模具糾紛線上“一站式”解紛。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黃巖區法院審結跨省模具案件133件,線上調解55件,鑒定類案件周期壓縮至1個月,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組建專家智庫,打造專業解紛“先鋒隊”
“人工和成本就需要這么多錢,我是按照你方要求修改的,圖紙都在這里?!苯?,在黃巖區法院開庭前的調解現場,原告某模具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情緒激動。“你這次修改模具的價格定得太高了,我不認。”被告某模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羅某滿臉質疑。
原、被告雙方是合作多年的商業伙伴,因這次模具修改價格問題產生糾紛。雙方簽訂模具合同后,原告已基本完成模具制作,被告因重要客戶臨時提出改動需求,要求原告加急修改調整模具,但未及時確認修改價格。待原告提交修改單,遠超被告預期的報價讓雙方就價格問題爭執不下,原告遂將被告訴至法院。在原、被告同意后,法院邀請模具專家智庫成員陳愛平進行現場評估。經過2個小時的圖紙對比和工藝拆解,陳愛平給出專業評估意見,明確各項修改費用,雙方接受評估意見并達成調解、握手言和。
“在模具糾紛的復雜情境中,像陳愛平這樣的專家憑借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在模具專家評估解紛機制下成為化解矛盾的關鍵力量。”承辦法官坦言,“專家從工藝角度剖析,法官從法律層面定分止爭,既節省成本又提升效率。”針對模具糾紛專業性強、鑒定難的困境,黃巖區法院從科研院所、質量鑒定機構、大型模具企業擇優選取15位專家組建模具專家智庫,并出臺《關于建立健全模具行業專家評估機制的實施辦法》。今年以來,模具專家參與涉模企業糾紛49起,出具評估意見書11份,采納率達81.8%,成為化解矛盾的核心力量。
規范行業標準,形成解紛“長效閉環”
在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中,黃巖區法院組織各方當事人在爭議機床現場勘驗,并邀請模具專家智庫成員同步參與。經過“現場試模+專業解讀”,雙方當場達成調解。
“我們推動專家意見轉化為行業標準,實現‘一案一策’到‘一業一策’的升級?!秉S巖區法院民二庭庭長苗青介紹。法院明確專家選取標準與案件適用范圍,推行“細分領域選專家”“多元場景調解”“專家意見書類案防治”三大舉措,并聯合行業協會、院校將專家意見融入行業規范;依托企服中心中臺樞紐作用,協同模具行業協會、院校模具研究所,綜合分析類案堵點、共性問題,聯動政企校社多元共治,將專家意見納入模具行業標準,形成“專業調解-行業標準-產業升級”良性閉環,已實質性化解14個模具共性問題。
今年以來,黃巖區法院審結涉模具糾紛案件中,運用模具行業專家評估解紛機制,使案件平均訴訟時長縮短至23.5天,節約費用75.8萬元,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預防化解涉企模具類糾紛工作法”,憑借出色的實踐成果,獲評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并入選全省2025年第一季度“企呼我應”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典型案例,促推矛盾糾紛止于未衍,為模具產業健康發展注入司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