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是林阿婆的女兒阿芬(化名),這次來想當面跟大家說聲感謝,”近日,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原告的家屬帶著感謝信和錦旗,專程來到樂清市人民法院雁蕩山人民法庭致謝,“我媽現在心情好了很多,身體也在逐步恢復當中。”阿芬臉上洋溢的笑容,與曾經林阿婆臥床時的聲淚俱下慢慢重合——誰能想到,這前后的轉變,其實相隔不到一個月。
去年9月11日,70多歲的林阿婆在某水果店門口購買水果時,被門口的廢棄透明膠帶絆倒,造成骨折及多處軟組織挫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事發后,林阿婆的家屬向水果店索要8萬元賠償金,而店主則認為賠償金額過高,且其已告知注意腳下,盡到了前期提醒的義務,因而拒絕全額賠償。雙方協商未果,林阿婆一紙訴狀將水果店主訴至法院。
今年3月,雁蕩山法庭收到該案,考慮到案件涉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庭窗口工作人員立即啟動“快立快調”綠色通道,于當日立案并將案件分流至調解員林建飛處,并借力“一庭一所一代表”工作機制,邀請人大代表金飛共同參與調解,雁蕩山法庭負責人陳曉嬌同步提供法律指導。秉持著公平公正、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幾項原則,三人共同制定了調解工作方案。為了更好地厘清矛盾癥結,金飛和林建飛一同前往水果店、醫院等地了解案件情況、老人身體狀況,咨詢醫生專業意見。
“做調解工作要傾聽當事人的心聲,糾正當事人的偏見,用正向的引領,盡量去觸發大家內心的善意,”金飛說,“調解的方式方法尤為重要。我遇到的當事人大多是本地人,平時,我會用‘拉家常’的方式和大家拉近距離。實踐證明,這對推進調解工作很有助益?!痹诮痫w和林建飛的積極協調溝通下,水果店主意識到了自己擔負的責任,林阿婆的家屬也客觀認識到了事故的偶然性,雙方決定各退一步,由被告水果店向原告林阿婆支付醫療費、護理費等合理費用及精神撫慰金4萬元。
約定簽署調解協議的當天,林阿婆卻因對是否構成傷殘仍有疑問突然反悔,水果店主也因調解進展的反復產生了抗拒心理,大家不免有些著急——雙方難得達成一致,若這時出岔子,也許再難調解成功。陳曉嬌立即聯系了雙方當事人,先向水果店主釋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安全保障義務的規定,又向林阿婆一家釋明了傷殘等級鑒定的規定及標準,引導林阿婆向醫院咨詢病情、對照標準,并指出了其訴請中明顯不合理的部分,最后又與金飛和林建飛重新商定了調解工作方案并提供法律指導。做足了準備后,金飛和林建飛多次前往林阿婆處與其交談,不僅對林阿婆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也向她點明:案件審理流程更長,無形中會給其增加許多壓力;兒女也有生活和工作,無法一直兼顧;若存在疑義,還可自行咨詢專業人士,提出自身需求,再組織雙方調解。與此同時,他們也向水果店主承諾,一定會將調解工作做到底、做到位。
全方位的釋法析理、將心比心的談話、換位思考的分析消除了林阿婆心中的不安和水果店主的抵觸,原、被告雙方終于達成調解,水果店主動承擔醫療費、護理費等合理費用及精神撫慰金4萬元,當場一次性付清了結,并承諾今后將加強店鋪安全管理,在店鋪內放置提醒安全的標識等提醒消費者注意安全,避免再次發生事故。
“我熱愛這份調解工作,盡管過程中也有許多坎坷艱難,但是當調解工作取得成果,人心本身的淳樸和善良體現出來時,我也深受感動,”金飛說,“相信這起糾紛的化解,能夠化作基層善治道路上的溫暖注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