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建德市壽昌第一小學校門口,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校門,“警察叔叔再見”“老師再見”的道別聲此起彼伏。校門外,等候的家長們在劃定的固定區域守候,車輛在規范區域有序停放、即停即走。執勤民警、學校保安、值班老師與身著“紅馬甲”的家長志愿者各司其職,默契配合,共同守護這條放學的安全通道。
這樣一幅和諧場景在一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當時,地處集鎮街區、緊鄰菜市場且無地下停車庫的壽昌一小,每逢上下學高峰時段,校門口人車交織、寸步難行,安全隱患突出,師生家長和周邊居民都為此頭疼不已。為破此困局,壽昌鎮主動作為,推出以精細化空間管理為核心的“四區建設”模式,聯合交警、學校、家長等力量,打出一套護校安園“組合拳”。
該鎮直面痛點,聯合壽昌派出所、壽昌交警中隊、學校、家長代表及相關部門深入調研,科學施策。在校門外規劃出功能明晰的區域:為家長設置等候區,有效引導人群分散;開辟學生專用安全步行通道,實行人車硬隔離;依托視頻監控和電子圍欄打造智能警戒區,對核心區域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預警;規范設置接送車輛臨時停放緩沖區,明確“即停即走”規則,配合交警現場疏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這套優化空間布局的方案立竿見影,壽昌一小放學疏導平均時間從30分鐘壓縮至20分鐘,上下學期間校園周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5%,涉及學生及家長的警情實現“零發生”。
為確保聯動共治高效,壽昌鎮構建起多方協同的護校安園大格局。高峰時段,派出所民警駐守校門維護秩序、處置突發,交警則在外圍嚴查違停、闖紅燈等違法行為。政府與學校之間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機制和安全專項群聊,實現治安形勢共研、校內隱患(如設施損壞、安保漏洞、學生異常)一鍵直報、派出所秒級響應與專業指導協同整改,及時消除風險隱患。鎮政府同步指導學校建立“一校一案”應急處置機制,針對防爆炸、防砍殺、防沖撞等場景,定期組織報警、自救及疏散逃生演練。家長的加入為安全防線增添了溫暖底色,經過培訓的“紅馬甲”志愿者協助維持秩序、引導通行,傳遞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力量??萍假x能則延伸了防控觸角,無人機在重點時段對校園周邊進行高空巡航,通過實時圖傳為地面指揮提供精準信息,實現空地協同、快速預警處置。
從寸步難行到井然有序,壽昌鎮的“四區建設”模式為孩子們上下學鋪就了一條平安路。壽昌鎮黨委書記楊成軍介紹,當地將繼續筑牢每道防線,用“辛苦指數”換取“安全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