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是消防通道,你沒權利裝鐵門!”“4樓是頂樓,對門的兩套房子都是我的,我沒有影響到任何人,要你管!”不久前,杭州西湖區北山街道綜治中心通過12345熱線接收了一起鄰里糾紛,當天,工作人員上門查看情況時,正好遇到唐女士和4樓業主王大伯(均為化名)再次因“鐵門”爆發爭吵。因涉事雙方過于激動,工作人員將其引導至綜治中心進一步溝通。
據了解,此次投訴雖由“鐵門”引發,但矛盾卻由來已久。王大伯稱,他與樓下鄰居唐女士曾因門口堆放雜物、噪聲等多個問題互相看不慣,有時還會出現“吵得越兇對方反而變本加厲”的情況。對此,唐女士則認為,王大伯胡攪蠻纏,“裝鐵門圈地”就是他不當行為的集中體現。
“鑒于雙方僵持不下,我們聯系了消防、城管、共享法庭、‘余暉評理軒’調解員等力量進行聯合調解;我們一邊向王大伯強調‘安裝鐵門涉嫌違法以及鐵門會影響逃生等隱患’,一邊向唐女士強調‘老人年紀較大、轉變思維存在一定困難’的現實。”現場,隨著這對鄰居的態度有所緩和,轉機隨之出現——經初步協商,唐女士同意再給老人一點時間。
后續,在綜治中心的安排下,調解員多次上門拜訪并緊扣“化解陳年積怨”這一核心,反復向雙方強調“如果有急事,樓下是最快能提供幫助的人”“老房子隔音差,長期不合對樓下更不利”等一系列關乎雙方利益的觀點,以促成雙方碰面協商。3個月后,隨著雙方第一次互相道歉、阻隔鄰里的鐵門被順利拆除,這起鄰里糾紛終于畫上了句號。
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調解
拆門不拆鄰里情,回顧這起糾紛,貫穿始終的“余暉評理軒”調解員可謂功不可沒,而這類強化“社區調解團隊”、做強“社區特色調解品牌”的做法正是北山街道在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抓手。
“我們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積極聯動街道科室、基層站所、社區特色調解品牌及第三方專業調解機構合力化解矛盾糾紛;另外,‘余暉評理軒’‘河畔議事廳’‘老魯工作室’‘幸福議事廳’等一批優秀的社區調解團隊亦從‘單打獨斗’變成了‘抱團發展’。”工作人員介紹,既往,這些團隊相對獨立,與街道關聯不大;而如今,綜治中心會統一對適合社區介入的這一類矛盾糾紛進行研判,再精準分流至上述各個團隊,讓當事人以最便捷的方式面對面說事、點對點議事。其間,綜治中心也將同步提供各類支持,以確保各類“關鍵小事”都能切實解決在居民“家門口”。
同時,為了更好地發現、處置風險隱患,今年以來,綜治中心還充分利用“北山義哥”資源(全域巡防職能),積極構建了“預防排查-多元調解-源頭治理”閉環工作機制?!霸戮{處矛盾和排查隱患100余起,化解率99.3%,從實際情況來看,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的愿景已基本實現?!毕嚓P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