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找到一份在工地上開叉車的工作,月薪四千,包吃包??!”近日,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刑庭法官接到這樣一個電話,打來電話的正是她一年前審理的一起聚眾斗毆案中的被告人楊某。
2022年,未滿十八周歲的楊某因瑣事糾紛和人際關系與他人發生矛盾,又因所謂“江湖義氣”糾集數十人聚眾斗毆被訴至法院。
本著“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審判方針,法官受理案件后發起社會調查,主動聯系楊某住所地司法局對楊某監護和家庭教育情況展開評估摸排。調查顯示,楊某自幼在老家成長,初中畢業后輟學,隨母親一同到寧波打工。父母長期兩地分居、感情不和,多年冷漠的家庭氛圍客觀上成為其性格偏激、行為沖動、漠視法律的重要誘因。審理中,法官對楊某開展法庭教育,并在庭后向楊某的法定代理人發送以決定書形式制發的家庭教育指導令,實現法庭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全程融合。
近年來,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江北法院嚴格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別制度,精準把握涉未案件辦理前端、中端、后端三個環節,構建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訴訟“全鏈條”跟蹤幫教體系。
前端護“未”,建立“未成年被告人關護與被害人保護綜合報告”機制,在每件涉未案件中形成關護報告,深層次了解犯罪動機,作為案件辦理和量刑參考;審中教“未”,對被告人進行法庭教育,完善二“書”一“令”一“課堂”未成年人幫教機制,發送家庭教育指導令、家庭責任告知書,督促簽署家庭責任承諾書,對涉罪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判后矯“未”,落實案件判后回訪制度,通過電話問詢、走訪等形式,追訪監護人履行監管職責情況,延長保護鏈條。
“少年強則國強”,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江北法院將繼續高度重視對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工作,構建懲治、保護、預防、教育于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織密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