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要打官司,沒想到在調解室就解決了!”近日,李老伯來到平陽社會治理中心咨詢贍養糾紛,一樓導訴窗口的工作人員小林按“家事優先調解”原則,將其引導至綜合窗口了解緣由后,立即啟動前端調解程序。案件分流至家事調解室,調解員運用民法典知識,通過“法律釋明+親情疏導”雙軌調解,促成當事人當日簽署協議,半日內化解糾紛。
“引導前端調解→社會治理中心綜合窗口受理委派”“當事人拒絕調解/委派調解失敗→初步審查材料……”小林日均接待量逾50人次,他手中那份詳盡的《導訴工作清單》儼然成為糾紛化解的“立體導航圖”。
推進社會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既是整合基層治理資源的關鍵抓手,更是提升群眾糾紛化解獲得感的重要路徑。今年1月,平陽法院在社會治理中心設置導訴窗口,積極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實質性化解,以更精準的司法服務前移防線、更智慧的協同機制化解糾紛,為激活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貢獻“平法智慧”。
走進社會治理中心調解區,可見調解員案頭都整齊擺放著《調解員辦案手冊》——這部由平陽法院組織編纂的實務指南,正是為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量身打造的多功能“法治工具箱”。手冊詳細介紹了4類常見糾紛的調解流程和法律依據,并附有繁簡案件識別、類案調解技巧、線上平臺教程、調解文書模板、防范虛假訴訟等內容,為調解員們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實戰指南”。
“以前我們調解糾紛,就像中醫把脈問診,更多靠的是‘望聞問切’的傳統智慧。這本手冊就像是詳盡的使用說明,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運用‘法治’這劑‘藥’,調解起來更加得心應手?!闭{解員老蘇說。
為破解群眾辦事“折返跑”難題,平陽法院還創新推出司法確認“三當場”全鏈條服務機制,在社會治理中心構建“材料審查-文書制作-云端送達”一站式工作閉環。
某房開公司18名勞動者追索勞動報酬案中,部分勞動者已返鄉,調解法官老金運用“背對背調解+案例示證”方式,通過三輪協調達成方案,并借助“共享法庭”與返鄉勞動者線上簽約并完成司法確認。該案僅用時5日就完成調解至司法確認全流程。
今年以來,社會治理中心引導調解案件平均用時21.29天,調解成功的平均2日內出具司法確認書,調解失敗的平均3日內轉訴訟立案,有效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