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浙江,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板、每20個人就擁有1家企業,寸土生寸金。全國工商聯發布“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5張榜單,浙江上榜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實現大滿貫。
經濟高速運轉,少不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時刻托底。2024年,浙江法院以商事糾紛化解提質增效專項行動為抓手,構建“商事糾紛多元高效協同處置閉環”,共審結涉企案件12萬余件,入選全省2024年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浙商發展優秀實踐案例。
多元解紛,涉企糾紛處置提質增效
“3起案件,1億多的貨款,從來沒想過8天就能談好,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一大早,律師調解員江晴芳接到杭州某實業公司小張的感謝電話。
依托市場化解紛機制,江晴芳著手化解了實業公司的3起買賣合同糾紛,憂心著回款到位的當事人終于放寬了心。
面對商事主體迫切的解紛需求,浙江法院靠前服務、向外借力,強化專業市場類合同糾紛治理,推動商事糾紛多元高效化解。
杭州法院推出市場化解紛機制,引導律師調解員等更為專業的法治力量向商事解紛發力,成功化解糾紛10.86萬件,解紛平均用時縮短12天,節省糾紛解決成本8.69億元。
湖州法院依托商事糾紛調解中心,跨部門協同“專家聯診”,訴前調解率同比提升18.7%;臺州黃巖法院聯合市仲裁委員會成立訴裁協同化解工作站,協同成功化解糾紛353起。
全省法院在專業市場、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等設立商事共享法庭955個,實現商會、行業協會、專業市場有效覆蓋,將法治服務送到企業“家門口”。
行業先行,屬地化解,但司法永不缺位。依據省高院相關規定,調解不成的案件,30天內必須轉入訴訟程序;困擾企業的問題,司法服務觸角向前延伸。
臺州法院完善立案訴服“市域一體化”建設,涉企案件100%當天立案;衢州常山法院設立民營經濟司法服務保障中心,法治化手段“零距離”助企紓困;嘉興海寧法院打造“安商驛站”,服務企業、代表5280余人。
增值服務,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企業信心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需要公正司法為其筑牢根基。
在杭州余杭法院一審、杭州中院二審的“輕抖”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法院認定人工“刷粉刷量”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公司400萬元。
溫州中院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搶注他人“喚醒詞”行為予以司法規制,判令兩被告停止侵害并賠償損失。
“判決一案,影響一片”,典型案例為營造公平有序、規范健康的市場環境寫下腳注。在及時“治已病”的同時,司法也要適時“開良方”。
“企業在日常交易中依賴于人情、慣例等,導致買賣合同不規范,從而引發法律糾紛。”寧波慈溪法院在案件審理中發現癥結,向軸承行業協會發送司法建議進行法律風險提示。在素有“中國印刷城”之稱的溫州龍港,法院仔細梳理近5年涉印刷包裝行業案件,向工商聯發出司法建議,推動印刷包裝行業糾紛協同治理。
預防風險,更要穩定預期。企業爬坡過坎,在不確定性的經濟形勢中,信心比黃金更珍貴。這份信心來自于市場預期,也來自法院善意文明理念里包含的信任感。
涉企案件中,申請財產保全案件數量逐年增長,資金斷鏈風險傳導至企業上下游供應鏈,可能衍生系列社會問題。
聚焦財產保全“牽一發動全身”,臺州黃巖法院探索“e保全信用評估體系”,聯合8家單位歸集13項核心指標,“一案一策”評估企業信用分值,對179家企業未采取保全措施,案涉金額1.36億,生效案件均履行到位。金華東陽法院創新免保機制,引入金融機構,62家企業與3家銀行簽訂了相關免保意向書,授信額度達1.6億,盤活資金近5100萬。
化危為機,為企業“松綁減負”激發動能
幫助近8000家企業恢復信用,移出失信名單超4萬人次……在麗水召開的全省深化執行“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現場會上,這樣一組數據令人印象深刻。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要讓勝訴當事人的權益兌現為“真金白銀”,根源在于讓陷入債務泥潭的“失信者”重歸守信。
“十幾年了,我終于放下包袱,再次創業?!标惸衬呈躯愃觳ㄔ阂黄鸢讣谋粓绦腥耍ㄟ^個人債務清理一攬子解決了11筆長達10余年的債務,共計400多萬元,人生重新出發。臺州天臺法院完善代表委員聽證機制,為“誠實而不幸”的人按下“重啟鍵”,累計受理個人債務清理案件536件,涉案標的額11.05億元。
金華法院創新民事執行“紓困+監管”智治體系,為195家誠信但暫時困難的企業修復信用、松綁資產、融資增信,已有126家企業脫困創收,紓困企業債務清償率87.07%。
湖州吳興法院啟動強制管理司法增值化工作機制,有效盤活涉俞某某21起執行案件的6003平方米不動產使用權。寧波余姚法院打造企業賬戶“活凍結”柔性執法模式,助力63家企業紓困解難,履行到位金額765萬元。
能救盡救,化危為機。
“企業大變樣了,原本需要幾十個人打包的工作,現在只要一按機器就能完成。”李阿姨供職的浙江某藥業公司原本已陷入破產困境,在衢州開化法院的努力下實現重整,還完成了智能化生產的轉型升級。
寧波中院歷時5年完成某集團旗下17家企業破產重整,化解債務超500億元,保障近5000名員工穩定就業。湖州中院在某高新纖維公司重整案中創新運用國際通行的可持續投資原則,僅用時31天就制定綠色重整方案并完成重整;杭州臨安法院完善企業挽救價值估值系統,19項參數指標突破有形資產的價值范疇,為涉困企業打下“強心劑”。
充分發揮破產審判“有效拯救”和“有序出清”的積極作用,浙江法院全年審結破產案件5109件,化解金融不良資產1400億元。
哪里有“陽光雨露”,哪里就有“萬物生長”。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力所在,浙江法院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