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AIPPI)世界知識產權大會在浙江杭州召開,這是協會成立127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浙江法院參與其中,向世界展示浙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如何賦能創新。
大會落地浙江并非偶然。2024年以來,浙江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知識產權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連續4年獲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優秀,全省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86.59分,創歷史新高。
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的重要力量,浙江法院圍繞“服務創新浙江建設”,努力打造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示范地。2024年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2萬件,助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精準保護,服務創新驅動
2024年,浙江專利授權總量26.75萬件,同比增長7.4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5萬件,同比增長29.57%,高價值專利擁有量14.8萬件,同比增長27%。
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的背后,離不開司法的精準護航。
一起涉自動化生產設備的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原告主張被訴企業使用等同技術生產設備構成侵權。面對復雜的技術問題,寧波知識產權法庭引入技術調查官,從專業角度,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原告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進行逐一比對。結合涉案產品的現有技術背景、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涉案專利的不同技術效果、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作出的相應改變是否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付出創造性勞動等因素,法庭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屬于改良型技術創新,技術特征不構成相同或等同,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之后,最高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這向社會傳遞出司法依法確定專利權利邊界、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裁判導向。
“保護創新就是服務和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以來,我們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技術調查官制度,為審判工作提供及時、可靠、專門的技術支持,為創新主體提供清晰穩定、可預期的法律邊界和行為規則。”浙江高院民三庭庭長王亦非介紹,針對惡意侵權行為,全省法院依法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提高侵權成本和違法代價,嚴格保護創新主體,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2024年,全省法院判賠100萬元至500萬元案件103起,判賠總額2.1億元;判賠額超過500萬元案件12起,判賠總額1.9億元。江蘇鎮江某電器公司侵害施耐德電氣公司商標權,浙江高院在準確查明侵權獲利的基礎上,依法適用2倍懲罰性賠償、判賠1.06億元,讓惡意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知識產權糾紛中,權利保護滯后是實務中的痛點。為提升司法救濟效率,全省法院在訴前、訴中加大臨時禁令的運用力度,2024年裁定支持知識產權行為保全申請48件,及時制止損害后果的擴大,防止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
明晰規則,規范數字生態
加快建設創新浙江,數字經濟是一個重要引擎。據統計,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然而,在數字技術打開產業新空間的同時,網絡空間治理的規則空白也不斷顯現。語音交互的特定詞能否受法律保護?操縱“網絡水軍”傳播虛假信息是否合法?……各種新類型疑難復雜案件頻發,學界、業界亟待“標準答案”。
“面對新領域新問題,法院的裁判一槌定音,有著‘立規矩’的作用?!蓖跻喾钦f,為促進數字產業、平臺經濟在法治軌道上規范發展,全省法院依法高效審理了“‘小愛同學’喚醒案”“操縱‘網絡水軍’傳播虛假信息案”等數字經濟案件。
在“‘小愛同學’喚醒案”中,溫州中院認定,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喚醒詞、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引擎的名稱等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惡意搶注他人喚醒詞并濫用權利,構成混淆及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并賠償損失120萬元,從而樹立了行業“風向標”。
在“操縱‘網絡水軍’傳播虛假信息案”中,杭州互聯網法院認定,組織、操縱“網絡水軍”開展“轉評贊”“直發”“投訴舉報刪帖”等屬于流量造假和干預信息呈現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構成傳播網絡虛假信息,判決被告刪除虛假信息,注銷涉案網絡賬號1294個,在國家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公益損害賠償金100萬元,以此規范網絡空間秩序。
身處數字經濟的行業“風口”,浙江法院以裁判樹規則、以規則促治理,推動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
數智賦能,提升司法保護效能
2024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浙江高院指導紹興柯橋法院研發的“版權AI智審”數字化應用入選。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是面向全國組織遴選的創新性強、成效較為突出、具備復制推廣價值的知識產權工作先進經驗做法。“版權AI智審”借助“以圖搜圖”技術,將浙江省版權局和阿里巴巴知識產權原創保護中心登記的逾8億張圖案納入圖片底池,實現“圖案查重”“創新參考”“近似比對”三大功能,法官可“一鍵”對權利人圖片進行溯源,查明真假權利人。
作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司法領域的圖案類查重比對應用,“版權AI智審”破解了知識產權審判實踐中圖案原創情況難查、創新程度難定、侵權比對難斷的司法難題,進一步提升司法保護效能,有助于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同時也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2024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最高人民法院主會場連線柯橋分會場共同舉行“版權AI智審”試點啟動儀式,確定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轄區內法院開展“版權AI智審”數字化應用試點工作,“版權AI智審”由浙江正式走向全國。
截至目前,“版權AI智審”數字化應用已受理14省199家法院溯源查重案件9096件,反饋查重結果9083件,有效查重率達63.46%,即一半以上的反饋結果顯示圖案權屬存疑,提示法官加強權屬審查。
為回應新時代發展需求,浙江法院不斷深化數智賦能,實現工作方式創新突破。“法護知產”集成應用與省數據知識產權一體化服務平臺“數知通”實現數據貫通,可實時獲取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信息,各協作單位發起信息協查3461次,預警批量侵權風險463件,協同場景進一步拓展和豐富?!霸粕衔镒C室”子應用通過三維掃描等方式實現物證的數字化采集,有效提升物證管理規范化水平,全省知識產權物證上鏈達3071條,解決了物證存儲難、易丟失問題。
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可以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浙江法院正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貢獻司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