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和合文化的發祥地,在天臺縣,每一場調解都是文化的浸潤,每一次和解都是文明的對話。
4月23日下午,帶著“如何構建多元解紛機制”“如何以和合文化賦能調解”等問題,“和合善治、平安臺州”主題宣傳報道采風團走進天臺縣“和為貴”東部和合調解中心,解碼這座善治名城的“和諧密碼”。
和善潤心
營造“以和為貴”調解氛圍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始豐溪畔一場以和合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實景演出正在上演,這是天臺“始豐夜游”的特色文旅項目。
為了讓“和合”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該縣深入挖掘“和為生”“和為貴”“和為美”等和合文化思想精髓,創作了一批小品、詩歌、快板、民謠等文藝作品,通過送戲下鄉、巡回演出、直播表演、法治展覽等形式,開展和合調解文化宣傳,推動和合文化與調解工作深度融合。
同時,當地將和合文化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移風易俗等工作相結合,實施“一鄉一品、一村一陣地”的和合調解文化陣地建設,在村社繪制特色墻繪,并融合非遺、研學、文創等元素,打造和合書吧、和合廣場、和合公園等。
和氣解紛
創設“和合講事”調解模式
在天臺縣東部和合調解中心,靜心室內氤氳著和氣的茶香,和合樹下懸掛著一個個喜慶的紅結,調解室里見證著笑逐顏開的握手……調解員以化解矛盾糾紛為筆,通過“一茶”定基調、“一照”修舊好、“一結”展成果,繪就出一幅幅和合善治的新“楓”景。
前不久,三合鎮黃務村3名村民與洪疇鎮楊某來到東部和合調解中心尋求幫助。原來,4人曾合伙經營制磚廠,后決定轉讓企業,卻在轉讓款分配上產生分歧。經過多次面對面調解,最終4人達成一致:相關款項按照經營期間工資費用及股份比重進行合理分配。
近年來,該縣在長期實踐基礎上,總結形成了“家事糾紛以親情為貴、民事糾紛以禮讓為貴、商事糾紛以誠信為貴”的和合調解理念。針對縣域內跨區域糾紛多發的特點,在原有15個鄉鎮(街道)調解體系基礎上,創新構建東部、中部和西部3個片區和合調解中心,形成梯進調解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閉環。
和合調解中心的設立,有效解決了群眾在跨鄉鎮糾紛中面臨的“來回跑”“反復跑”“多頭跑”等難題。
和諧互融
匯聚“和合共生”調解合力
在天臺縣中部和合調解中心,省級金牌人民調解工作室——“老施調解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
“只要時代在發展,就會有矛盾產生,調解工作永遠充滿活力。”這是工作室調解員施仁利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30多年的調解生涯中,他總結出“面對面”交流、“背靠背”調解、“心貼心”回訪等工作方法,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天臺“老娘舅”。
近年來,天臺縣以“和合”為統一品牌,因地制宜打造了“老施調解工作室”“金鑰匙調解團”“政協和合調解室”“和合校園調解團”等一批特色鮮明、專業高效的品牌調解工作室。同時,通過跨部門協作構建“專業+草根”調解隊伍:一方面選聘律師、公證員、醫生、教師、退休干警等44名專業人士組建調解專家智庫;另一方面吸納“兩代表一委員”、老黨員等1900余人擔任兼職調解員,形成一支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和合調解”隊伍。
據統計,2024年以來,該縣已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800余件。